酒是人們?nèi)粘I詈徒涣髦胁豢苫蛉钡娘嬈罚钍車说耐瞥�,。我國是一個有著釀酒傳統(tǒng)的大國,,制酒歷史源遠流長。據(jù)考證,,大約在公元前20至15世紀,,先民們已經(jīng)掌握了簡單的釀造技術(shù),制酒業(yè)的發(fā)展帶動了酒具的興盛,。酒壺便是各類酒具中常見的一種盛酒工具。 酒壺是一種實用器具,,是專供人飲酒,、盛酒和加熱酒的酒具。酒壺多口小,、腹大,,易于盛酒和吸食,酒壺的種類繁多,,有扎壺,、執(zhí)壺、吊壺、擺壺等,。吊壺為蒙古族非常喜愛的一種酒具,,吊壺顧名思義在兩肩有雙耳或四系,以便用繩系栓扎,,便于人們在身上或乘騎牲畜時攜帶,。在寒冷的冬季,當騎馬射獵或放牧感到疲憊時,,拿出吊壺吸上幾口酒,,頓感困意全消,身上熱乎乎的,。 內(nèi)蒙古阿拉善盟的付有祥收藏有各種酒壺200多件,,這些酒壺大小如成人的手掌,造型各不相同,,材質(zhì)以銅,、錫、瓷質(zhì)居多,。 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區(qū)的酒壺,在材質(zhì)的選擇,、加工風格上往往各不相同,。明清及民國時期的酒壺,大多為銅,、錫制作,,在壺壁上雕刻有人物、山水和詩詞,,以示精美,。蒙古族使用的酒壺,大多以高檔的銀,、銅材質(zhì)為主,,這與蒙古族推崇銀飾制品,多騎馬,、便于在身上攜帶有關(guān),。 付有祥收藏的各類酒壺中,比較珍貴的有雙色或三色鑲嵌壺,,酒壺的肚腹兩側(cè)大都鑲嵌有五福捧壽,、牡丹富貴等,也有一些鑲嵌人物和鳥獸,。這些精美的圖畫寓意了花開富貴,、步步高升和福壽雙全的美好祝愿,,同時也顯示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這些酒壺做工精巧,,工藝精湛,,令人愛不釋手。 付有祥說,,前些年,,酒壺不被收藏界看中,市場價格因此也不高,,一個明清時期的錫壺30塊錢左右就能買到,,做工精細一點的也不過賣個七、八十塊錢,。但隨著酒壺收藏的升溫,,現(xiàn)在一個五福捧壽的紅銅壺市場價已漲到了2000元以上。就連幾年前,,付有祥在包頭古玩市場以每只3元收的民國瓷酒壺,,現(xiàn)在市場價也漲到了100元。另外,,付有祥還收藏有20多個元代白釉瓷酒壺,,他表示,現(xiàn)在這類酒壺在市場上已不多見,,值得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