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到五平方米的客廳里,,騰出接待三兩客人的地方之外,,全部擠滿了老原的收藏品。 老原,,一個與共和國一同出生,、當過十幾年子弟兵、熱愛體育的北京老百姓,,在申奧成功的那一天毅然投身到體育品收藏的隊伍中,,他的身上具備了很多典型的“中國元素”。 老原僅僅是眾多中國普通老百姓之一,,他用收藏奧運紀念品記錄著中國與奧運的故事,,也用自己的力量表達和履行著中國人辦奧運的信心和承諾。
申奧成功讓他走上奧運收藏路
2001年7月13日,,巨大的喜悅在北京西單文化廣場上傳遞,,人聲鼎沸。 老原無法忘記,那時他在西單路口的人山人海中搶到了北京申奧成功的《人民日報》號外,。 “那是個讓人熱血沸騰的晚上,,好像所有人都上街了�,!眱婶W微白的老原只要回憶起那一幕就會興奮不已,,“《人民日報》發(fā)行處的同志站在街口免費向大家發(fā)放號外,只有幾秒鐘厚厚的一摞報紙就不見了,�,!崩显@得很得意,因為他也“搶”到了一份,,就是這份讓他無比激動的報紙,,揭開了他奧運收藏的序幕。 也是從那一刻起,,中國人開始迫切地想了解奧林匹克運動的各種故事,。每個月,老原都會去一次潘家園或報國寺這樣的舊貨市場,,淘各種與體育和奧運有關的文獻和實物,。這樣一堅持就是七年。 在老原家的客廳里,,記者看到了1963年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首屆新興力量運動會的照片,、印度尼西亞前總統(tǒng)蘇加諾贈送給中國體育代表團的相冊及緬甸華僑體育總會敬贈的相冊、印有劉翔頭像的易拉罐,、麥當勞為慶祝美國洛杉磯第23屆奧運會特制的餐盤,、歷屆奧運會的宣傳畫,,還有印有第25屆西班牙巴塞羅那奧運會吉祥物科比的撲克牌,、第24屆漢城奧運會的主競技場模型等等。 每一件藏品都有一個收藏故事,。老原小心翼翼地拿出來,,輕輕地擦拭,又端正好擺回原處,�,!拔沂詹氐念I域主要包括中國早期體育、新中國體育和中國奧林匹克體育,。中國早期體育藏品是最難收集的,。”說著,,他輕輕地摸了摸銹跡斑斑的一冊名單,,眼神是既珍惜又可惜。“早起人們都不具備體育意識,,‘東亞病夫’這四個字壓在中國人民頭上多少年,!改革開放后人們越來越重視體育了。特別是中國這次成功申奧,,我深深地感覺到,,全民運動的精神已經(jīng)得到了很好的傳播�,!�
收藏讓知識積累和傳播
奧運收藏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了解和貼近奧林匹克運動本身,。“我一邊收集早期中國體育過程與歷史,,一邊查閱書籍,,補充自己的奧運知識�,!崩显呎f邊為我們翻開他的奧運藏書,,“收藏讓我開始在書里獲取知識,得到靈感,,也結(jié)交了一群藏友,,我們在一起交流心得,共享信息,�,!� “奧運收藏是我最大的樂趣,退休后,,這更成了我的主業(yè),。”老原的收藏行為不但豐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逐漸改變了身邊人對奧運的認識,。老原的妻子原來總是嘮叨他把家堆得滿滿的,讓人無處下腳,,但是,,隨著對收藏品中一個個故事的了解,老原的妻子也慢慢喜歡上了奧運,,并主動安排體育活動,。“現(xiàn)在是理解并支持,!”老原指了指身旁的柜子,,示意他的收藏品已經(jīng)占據(jù)這狹小空間的一大半,但他對能通過這種方式說服妻子愛上體育運動感到滿意,。 北京市西城區(qū)區(qū)委為老原的藏品做了幾大塊奧運宣傳板,,“雖然有些藏品是幾經(jīng)曲折才收到的,,但這些展覽是免費的�,!崩显嬖V記者,,他的目的是為社區(qū)群眾普及奧運知識,讓奧運真正走進中國,。 老原也因為自己的收藏成為了一個志愿者,。“那些接待處大部分是年輕的孩子們在做志愿者,,但是我也想為奧運出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