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2008北京春季人才招聘會上,,奧運專場招聘現(xiàn)場擠滿了眾多應聘者。 | 隨著北京奧運會的日益臨近,,作為保證奧運會順利進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奧運人才熱也逐漸升溫,。招聘奧運人才成為今年各大春季招聘會的一大新亮點。在北京春季人才招聘會上,,主辦方就特別設了奧運人才招聘專區(qū),。
招聘會兩天收到近3000份簡歷
“招聘會第一天共收到簡歷1000份,第二天則翻倍增長,,達到了2000份,。簡直讓人不敢想象,”本次招聘會的主辦方之一——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市場推廣經(jīng)理王若冰一邊梳理簡歷,一邊告訴記者,。 據(jù)她介紹,,應聘的人從一開館就已經(jīng)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展臺被圍得水泄不通,。招聘第一天,,由于應聘人員集中,館內(nèi)人流量多次飽和,,工作人員不得不幾次暫停應聘者入場限制流量,。 記者了解到,此次招聘會在2號館首次設立了奧運人才專館,,包括奧運供應商,、服務商所需人才,以及中國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基地所需服務人員等都在這里集中招聘,,共60多家用人單位提供了700多個工作崗位,。 記者看到,本次專場所設職位由于奧運會的臨近而備受應聘者的青睞,。不少人認為,,能成為奧運供應商或服務商,肯定是發(fā)展較好,、頗具前途的企業(yè),,如果能在這樣的企業(yè)工作,會有更多的發(fā)展機會,。 “如果這次應聘成功,,我會考慮辭掉現(xiàn)在的工作�,!痹谂抨牭群虻臅r候,,一位姓鐘的小姐告訴記者,“與奧運相關的工作都要進行嚴格的篩選,,對各方面要求非常嚴格,,很有挑戰(zhàn)性,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這樣的工作經(jīng)驗一定會大大提高我在以后求職時的成功率,。”
奧運服務崗位十分火爆
“聽說奧運司機一個月能拿8000元,,能不心動嗎,,所以我就過來看看,�,!遍_了多年出租車的王師傅告訴記者。不過看到奧運招聘專場里人頭攢動的場面,以及眾多看起來更專業(yè),、更有實力的競爭者,,第一次走進招聘會的王師傅不免有些忐忑。 工作人員介紹,,奧運司機主要為在京外企服務,,每月薪水大約在4000至8000元,每天工作8至12小時,,每周工作6天,。應聘者要求在25周歲以上,熟悉城區(qū)和奧運場館周邊及機場道路,,會英語者優(yōu)先,。 “司機競爭也這么激烈?”劉先生是京城的個體戶,,平常生活很清閑,,奧運期間想做個司機志愿者。在得知還需要等通知,,即使進入下一輪還要面試英語時,,不免有些沮喪。記者注意到,,不少出租車司機師傅也來到現(xiàn)場報名,,大多數(shù)是沖著“高薪”。 “我們從去年就已開始對奧運服務類人才進行儲備,,保守估計現(xiàn)在人才庫中已有四五千人,。但隨著北京奧運會的日益臨近,這些人才儲備和奧運服務類人才的缺口相比,,還是遠遠不夠的,。”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樊進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jù)他介紹,,現(xiàn)在奧運人才非常缺,目前公司接到的“訂單”已經(jīng)有上千個崗位,,包括奧運場館技術工程師,、奧運場館通訊工程師、媒體助理,、司機,、翻譯等近30個種類的千余個工作崗位。而且,,隨著時間的臨近,,這個數(shù)量還會增加。 調(diào)查顯示,目前國內(nèi)翻譯人才嚴重匱乏,,小語種譯員匱乏的問題尤其突出,。北京奧運會提供的專業(yè)語言服務主要分為筆譯和口譯兩大類,其中筆譯員大約需要110人,,口譯員需要近200人,。這兩類崗位都需由專業(yè)的翻譯人士擔當,北京奧組委目前正在全球范圍內(nèi)招募人才,。而同樣緊缺的還有奧運場館技術人員,、媒體服務人員和司機等。
“短期全職”和“高門檻”使應聘者有心無力
據(jù)王若冰介紹,,這次招聘會收取簡歷的數(shù)目大大超出了原來的想象,。但同時她指出,應聘者的質(zhì)量也參差不齊,,“比如IT技術方面,,收到簡歷50多份,達到基本標準的也就一半,�,!蓖跞舯鶎τ浾哒f。 “奧運崗位之所以吸引人,,實際上更多的因為是以這樣方式參與奧運的機會非常難得,。”樊進生同時指出,,但是奧運工作的“短期全職”和“高門檻”也讓很多人有心無力,。 據(jù)他介紹,奧運人才的雇用期只有今年4月到10月半年時間,,有的甚至更短,,而且還必須是全職工作。但對應聘者的要求相對較高,,如要過語言關,,還要熟悉奧運場館,熱愛體育項目,,最好還有相應的工作經(jīng)歷等,,這些門檻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奧運會的到來為北京新增了數(shù)以萬計的工作崗位,,毋庸置疑,這是一個利好消息,。與此同時,,這對北京的人力資源儲備也是個挑戰(zhàn):首先,,短期人才需求比較多,供應量卻很�,。辉僬�,,不少應聘者的能力和服務水平,,距離服務奧運的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尤其是外語水平比較低,;此外,,“短期全職”也對一些職場人士在如何協(xié)調(diào)好自己本職工作和奧運工作的問題上提出了挑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