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6-11-20 本報記者:陸文軍 實習生:錢晨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上海正處于經濟高速發(fā)展時期,,道路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城市管理中的一個難題,盡管路建了很多,,但擁堵卻始終存在,。近日,,“錯時上班”、“錯時休假”也被提出作為緩解交通壓力的一種方案,。
對公共時間資源進行“錯位經營”,,就可以避免道路交通的“一窩蜂”的狀況,,如此一來,,交通高峰可以錯開,車輛擁堵也可以緩解,。據悉,,美國紐約等國外城市都做過類似的實踐,。但必須看到,這種行政性指令性的交通擁堵疏解方式并不適合長期執(zhí)行,,而且實施難度很大,。
上海市交通管理局宣傳處處長劉岷介紹,上海確實是全國最早也最有效實行過錯時上下班的城市,,而且還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他說,上海集中實行錯時上下班,、錯時休息大概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由于當時上海交通擁堵,,交通供應嚴重不足,交通矛盾異常突出,幾乎所有公交車都需要“推屁股”,,擁擠、擁堵的狀況非常嚴重,。在這種背景下,上海推出錯時上下班政策,,在當時非常有效,,在全國都有影響,,并連續(xù)實施了好幾年。
隨著上海市政建設加速,,道路交通狀況逐漸改善,,市民交通方式豐富化,,錯時上下班的辦法早就取消了,,而且不太可能再實施,。
劉岷認為,,當時錯時上下班主要包括一天中的錯時,,即不同單位要求不同時間上下班,,還包括一周的錯時,即要求不同單位確定不同的休息日,,用這樣的方式來緩解交通矛盾,。
但他認為,,這種方式得以實施,,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交通資源嚴重短缺,,導致不得不以這種非常方式來解決;其次是計劃經濟時代行政權力的集中,,保障這種措施可以順利實現。所以,,雖然現在上海和全國許多大城市交通擁堵矛盾普遍存在,,但再用錯時上下班解決交通問題很難實現,。主要因為現在的交通矛盾主要體現在某些高峰時段和高峰地區(qū),或者是某種交通方式的暫時性短缺,,而不是大面積,、全天候的交通擁堵,,顯然不適合用錯時上班政策,;其次,,現在已經很難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企事業(yè)單位錯時上下班,,或者是錯時休息,,這種做法在現在的環(huán)境下也并不科學,,可能會影響社會經濟效益,。所以,,“錯時”只能用于某些大型活動舉辦,暫時緩解交通矛盾,,而不是長久之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