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英等國相比,德國老百姓在家庭理財中很少購買上市公司股票,。即使近年來德國法蘭克福股市DAX指數持續(xù)高漲,、德國經濟顯著復蘇,證券市場新增開戶也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和外籍股民。相關統(tǒng)計數據顯示,,德國股民人數僅占本國人口總數的7.1%,,而這一比例在英國為23%,美國為25%,。德國人為什么不熱衷于炒股呢,?[詳情] |
美國作為全球金融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其投資選擇品種很多,,包括股票,、基金、債券等投資方式應有盡有,。在美國,,股票和債券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機構投資者,對投資大眾來說,,最普遍的理財方式就是購買共同基金,。美國投資公司協(xié)會的調查數據顯示,2006年約有48%的美國家庭持有共同基金,,基金持有人達9600萬人,。[詳情] |
在經歷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經濟高速增長所帶來的好處以及上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的痛楚之后,日本股民的心態(tài)逐漸平和起來,,一般人都能夠理性地運用手中的余錢進行股票等投資,。日本茨城縣一位有多年炒股經歷的家庭主婦山下女士向本報記者講述了她的“理財經”。她說,,家庭理財最關鍵的是要量力而行……[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