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學生“辛辛”以校園文化為主題,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辛辛印象”,�,!靶列痢笔菑B門大學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機電工程系研一的學生郭隆興自取的外號,他在《畢業(yè)的故事》里提到了取名的緣由:美國有個不太知名的城市辛辛納提,,“這4個字的音和形能讓我不知不覺地觸摸到心靈深處的某種東西”,。
談起“辛辛印象”工作室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還得從他第一本自費出版畫冊《辛辛印象——廈門大學紀念相冊》講起,。大四下學期,,畢業(yè)的離別氣氛越來越濃烈,一向喜歡攝影的郭隆興開始了瘋狂的攝影之旅,。半年內他踏遍了廈大的每個角落和廈門的每一個風景區(qū)……
圖庫的日漸豐滿和畢業(yè)的臨近使他有了“盡我的能力去做點什么”的想法,。“照片在網上傳來傳去,,也沒什么感覺,,還是做成畫冊比較有收藏價值。做成畫冊送朋友,,隨便寫一些自己想說的話,,如果大家將來翻開那本相冊,能回憶起一些有趣的事,,那多好�,。 薄靶列痢碑媰缘脑O想就這么萌芽了,。
問及“辛辛印象”的內涵,,郭隆興說那種感覺自己也談不上來,只有在廈大熟悉的校園環(huán)境與文化,,才能感覺得到,。他希望盡己所能,定格下每一個閃亮的瞬間,,每一個驚艷的角落,,和大家共享廈大的點點滴滴,和來過并即將離開廈大的人一起,,認認真真地從這里畢業(yè),。
照片有了,就開始尋找封面設計及文字編輯的同學,。郭隆興很快找到了一個學平面設計的大三學生“米蘭”,,愿意搞文字工作的同窗舍友“小燕子”,并聯系了一家小小的出版社,。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初次印刷了1000冊,每冊成本是35元,,東拼西湊的3萬多元一下子就花掉了,。
第一批畫冊在廈大跳蚤市上“面市”了,當天竟然賣出了上百本,。第二天他們去銀行存錢,,“嘀嘀……”驗鈔機不停作響,竟然驗出了8張百元假鈔,。厄運并沒有就此結束,,第一天的熱銷漸漸到后來的無人問津,到最后,,還完借的錢,,還欠印刷廠近萬元。
郭隆興心有不甘,。通過在廈大BBS上發(fā)帖,,陸續(xù)有熟識的或不熟識的人被介紹來買畫冊,同時郭隆興兼職做家教賺錢,,才慢慢地把債務還清了,。
郭隆興開始思考:“辛辛印象”工作室到底要走一條什么樣的路?“發(fā)生畫冊賣不出去這樣的事,,一點都不奇怪,,作為這個工作室的決策者,我甚至連它是什么都不知道,,僅僅是頭腦發(fā)熱做了一批畫冊而已,!”
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郭隆興開始拋棄天真浪漫的想法,,除了追求自身廈大文化的認同感外,,更注重市場,將生存放在首位,。在重新招募自己的團隊時,,郭隆興吸收了一名經濟學院的同學,讓他負責市場這一塊,。他認為自己前一次失敗的關鍵是他們以前團隊的營銷能力不強,,在畫冊沒出來的時候,搞技術的3個人都在默默地單干,,不懂得利用廈大BBS及校園各種熟識的關系去做宣傳,。
與此同時,郭隆興努力看一些營銷書籍,,以及一些成功學的外文書,,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知識儲備,。2008年末,他終于將“辛辛印象”由概念轉化成實體,,組成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辛辛印象工作室”,,并成功推出了以廈大校園文化為背景的明信片1萬多張�,!斑@次在沒開賣之前就做足了宣傳,,成功地打了個翻身仗�,!�
郭隆興的下一步計劃是開設網站,。他認為目前的創(chuàng)業(yè)是以廈大校園為依托,然而自己并不是在賣廈大的文化,,而是通過廈大美麗的風景來推廣廈大的文化,。想把“辛辛印象”發(fā)展成大家共同的一個文化創(chuàng)業(yè)平臺,讓大家在這里一起創(chuàng)造價值,,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才華,;自己并沒有更多地考慮自己這個工作室的贏利問題,只要能生存就行,;只是覺得應留住自己青春的激情,,創(chuàng)造一種不同于其他學校的校園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