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的楊敘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了兩段:前21年,是父母與老師的教導;后22年,是英特爾的培養(yǎng),。這位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大區(qū)總經(jīng)理,從實習生做到全球副總裁,,在英特爾里一做就是22年,自稱是典型的“英特爾式成長”,。
近日,楊敘參觀了上海交通大學,,并為近千名大學生作了主題演講,。
華人在跨國公司做到高管并不少見,但難得的是能夠在一家公司堅持20多年,,事實上,,這也是楊敘職業(yè)生涯中的唯一一家公司。
1986年,,楊敘加盟英特爾公司時,,還是美國密歇根州Flint市的GMI工程管理學院的一名大一學生。服務英特爾的22年職業(yè)生涯中,,他在中國和美國擔任過多項不同的市場推廣,、銷售和管理職務。
2000年起,,楊敘開始擔任英特爾中國銷售與市場營銷事業(yè)部總經(jīng)理一職,,負責管理公司的銷售和市場營銷工作,,主要致力于進一步推動英特爾在中國的業(yè)務發(fā)展。2007年1月1日,,新的英特爾中國區(qū)成立,,對楊敘來說,意義更為重大,,此前,,英特爾中國是英特爾亞太區(qū)的一部分,當時,,楊敘與美國人蔣安邦共同出任英特爾亞太區(qū)總經(jīng)理,,而現(xiàn)在他可以直接向英特爾總部匯報。
楊敘笑言年少時并沒有什么遠大的夢想,,僅僅是要“做一個有用的人”,。不過22年的英特爾生活,讓他感覺到,,職業(yè)生涯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興趣和激情,二是舞臺本身,。
楊敘的專業(yè)是電機工程,,但他卻很好動,不愿意天天坐在電腦前,,更愿意多到外面跑跑,。
1986年5月,楊敘正式到英特爾底特律辦公室上班,。踏進辦公室大門的那一刻,,他被迎面墻上的一塊牌子吸引住了,牌子上寫著:客戶是我們最重要的財富,�,!翱蛻簦控敻�,?”趁著等候人事部辦手續(xù)的時間,,楊敘直直地瞪著牌子,想了足足10分鐘,。
20世紀80年代中期,,對任何一個剛到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大腦里“客戶”的概念都幾乎為零,。當時無法真正理解那句話,,但是楊敘想,在這家公司,,只要把客戶服務好,,肯定不會錯,。就是這進門10分鐘的思考,為楊敘后來在英特爾的職業(yè)走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楊敘上班后接到的第一件任務是,,領導給了一本機械語言編程書,讓他做測試,。還是大學生的楊敘一開始很緊張,,覺得太高深了,,但做著做著發(fā)現(xiàn)技術真的很神奇,,于是對編程產(chǎn)生了很濃厚的興趣。所以他告誡大學生,,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多實習,,在實習時可以判斷出自己的職業(yè)方向,有了方向才會有更宏偉的目標,,“舞臺是自己畫的,,無論做什么工作都要自己掌握”。
楊敘說,,自己也沒有刻意設定目標,,而是一切順其自然。他把自己在英特爾的22年歸納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完全像海綿吸水一樣學習知識,那時并不是很清楚公司為什么這么做,;第二階段,,開始了解公司的戰(zhàn)略;第三階段,,就開始靠自己的影響去做事,。
“先有激情,然后找到方向,,接著實現(xiàn),,到了公司高層,就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