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行角度看,,平臺的債權肯定是可以保全,,但從宏觀角度看,,去年平臺債務激增所產(chǎn)生的宏觀成本卻極其高昂,。要實現(xiàn)中國經(jīng)濟可持續(xù)增長,,必須降低對出口和投資的過度依賴,,而唯一的方式就是提高家庭消費在GDP中所占的比例,。
這就是說中國的家庭部門未來不能再以低的收入增長和低的儲蓄利息率繼續(xù)為地方政府埋單,。 國務院已下專文徹底清理地方政府平臺債務,,可見茲事體大,。 截至去年末,央行口徑所統(tǒng)計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為7.3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去年新增投放3.05萬億元,,按正常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進度,,今年余額或會上升至10萬億,,2011年或有可能達到12萬億。 當經(jīng)濟未來遇到波動時,,平臺項目正常償付肯定是個大問題,。根據(jù)來自全國120個城市平臺債務的調查,僅10%可以完全靠項目現(xiàn)金流作為第一還款來源,,其他90%左右的貸款都需要土地開發(fā)權,、地方政府財政安排等第二還款來源作為支持,。即便如此,我仍然認為,,未來中國銀行體系會的不良貸款會飆升,。因為,現(xiàn)行體制下,,政府肯定是要保銀行的,,既然銀行不承擔償付風險,那處置不良項目的成本誰來承擔,?經(jīng)濟中只有四個部門:政府,、企業(yè)、住戶和金融部門,,任何政府有征稅權,、有鑄幣權,所以不需要也不會承擔最后的成本,。那只有住戶部門來承擔,。這就是“宏觀成本”——真正的風險之所在。 住戶部門承擔成本的方式無非三種,。一是平臺債權私有化,,這是一種風險對沖的安排。央行前不久號召要積極推進平臺貸款的證券化,。把集聚于中國銀行體系的宏觀風險社會化一直是貨幣當局夢寐以求的事情,。美國發(fā)生的事告訴我們,如不控制杠桿率,,分散和轉移風險反倒會成了擴散和放大風險,。二是要長時間保持低儲蓄利息率,銀行部門可維系長時間的利差,,這相當于住戶部門實質性給銀行部門注資,,如此,銀行至少能夠為未來可能的壞賬率上升爭取時間和儲備應對的彈藥,,同時低利率也降低了平臺的真實債務,。三是變現(xiàn)其他政府資產(chǎn)(將政府企業(yè)股權、項目收益權等注入平臺)以償付平臺貸款,,而這些政府資產(chǎn)本就是應該是屬于全民財富,,從經(jīng)濟學意義上講,這意味著住戶部門福利受損,,因為未來給私人部門減稅空間減少,,住戶部門會變相高成本地消費這些平臺提供的所謂公共品。 而未來經(jīng)濟增速和樓市走勢決定正常償付的風險,。 地方融資平臺7.38萬億元債務,,若按照70%的抵押率,,意味著作為銀行貸款抵押的土地的價值高達10.5萬億元(假定土地估值準確),這是過去五年土地出讓凈收益的4.4倍,。按照中國房地產(chǎn)信息集團(CRIC)的土地出讓數(shù)據(jù),,其數(shù)據(jù)直接來自各地土地交易中心,較真實地反映了地方政府的財力,。 另一種方式表達,,以2009年的土地銷售收入來償還這7.38萬億元債務,需要6.15年,;以2008年的土地銷售收入來償還,,需要14.76年,而這還不包括債務利息和未來兩年平臺余額要達到自然增長的峰值,。 以上估算同時假定未來的土地出讓收入將用于償還當前債務,。換句話說,將不會有多余的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當然這是不現(xiàn)實的,如此怎么獲得繼續(xù)推進城市化所需資金呢,? 眼前現(xiàn)實的壓力在于利息償付,。以去年末余額7.38萬億債務的平均融資利率為6%計算,今年地方融資平臺需要償還的利息金額大約為4500億元,。以今年末余額10萬億債務的平均融資利率為6%計算,,明年地方融資平臺需要償還的利息金額大約為6000億元,2012年高達7200億,。 考慮到很多項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不會產(chǎn)生任何資金收益,,很多地方融資平臺只能依靠已獲貸款或新的貸款(如果銀行愿意繼續(xù)貸的話)來支付利息。還有一個選擇當然是賣地籌資,。
宏觀上看,,這只是一個“以時間換空間”的游戲:現(xiàn)在來看,可能一個城市里并沒有達到規(guī)模經(jīng)濟的人口,,卻已開始修建地鐵,,沒有多少住宅小區(qū),卻開始修建廣場公園等基礎配套設施,。這一切是取決于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速度,,即未來中國如果仍將以過去的速度繼續(xù)增長,地方政府未來將獲得預期的稅收和土地出讓收入,,可能現(xiàn)在看來不是太掙錢的項目以后能逐漸掙錢,,并且掙得越來越多。現(xiàn)在看起來不合理投資未來會變得合理,。 但是,,假如土地收入回落,,或者市場低迷,地方政府仍需維持當前的支出水平,,這個“以時間換空間”的游戲就難有圓滿結局了,。地域的不均衡、政府級別的差異將會放大這種風險,。據(jù)調查,,沿海省份獲得平臺貸款58%,卻獲得土地出讓收入的70%,。內地獲得平臺貸款42%,,卻只不到獲得土地出讓收入的30%。去年大量新上的多為縣區(qū)平臺,,地方政府行政級別越低,,其持有的土地價值越低,2010年以后他們在償付債務本息方面的困難就越大,。
做宏觀分析的人,,喜歡結構性地看問題,喜歡看表象背后的故事,。 西方的高負債對應的是高福利,,通俗地講,就是政府通過經(jīng)常性支出將財富送到老百姓的口袋,,這是正常政府的公共職能,。而中國一些地方政府的高負債對應的是高的資本形成,政府將負債都做了投資,。兩張高負債卻不同的表背后對應的是兩類不同經(jīng)濟模式:消費型和生產(chǎn)型,。當我們今天對西方深陷高福利的困境而憂心忡忡的時候,事實上也有人不看好中國的資產(chǎn)負債表,。 對于任何高負債的政府未來要平衡財政,,必然面對:緊縮開支、加稅和通貨膨脹(事實上是對民眾征鑄幣稅),。即便我們還可以用政府資產(chǎn)變現(xiàn)補政府負債的損失窟窿,,但意味著住戶部門福利損失,意味著財富繼續(xù)從家庭流向政府及國有部門,,因為政府資產(chǎn)本來是可以通過減稅和轉移支付等方式成為家庭財富的一部分,。 總之,從銀行角度看,,平臺的債權肯定可以保全,,但從宏觀角度看,去年平臺債務激增所產(chǎn)生的宏觀成本卻極其高昂。要實現(xiàn)中國經(jīng)濟可持續(xù)增長,,目前必須降低對出口和投資的過度依賴,,而唯一的方式就是提高家庭消費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但如果中國的家庭未來需要以低的收入增長和低的儲蓄利息率為地方政府繼續(xù)埋單,,那有怎么能提高家庭消費在GDP中所占比例呢,? 今天中國的銀行股估值已進入了歷史最低區(qū)間,10倍以下的PE仍可能存在風險,。這種狀況已持續(xù)了較長時間,。這恐怕很難都歸咎于市場的失靈。在我看來,,銀行股低估值可能未必是市場錯誤,,未必是對未來銀行壞賬激增的過度反應。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jīng)濟評價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