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美關系對兩國和世界的重要性,美國總統(tǒng)國情咨文中提到中國不是一件新鮮事,;但讓我頗感興趣的是,,國情咨文提到中國的方式,正在發(fā)生極富意義的變化,。 一是態(tài)度上的轉變,。以前美國總統(tǒng)在國情咨文提到中國,,更多是對中國提出要求、甚或對中國橫加指責,;但近幾年的國情咨文,,更多強調與中國進行接觸與合作,。 二是涵蓋范圍上的拓展,。以前國情咨文提到中國,更多強調外交和安全領域,,甚至不乏干涉中國內政的事情發(fā)生,;如今,國情咨文越來越關注經濟層面,,甚至不無對中國取得成就的感嘆,。 以奧巴馬上周的國情咨文為例,兩度直接提到中國,,都與經濟議題有關,,關注的是中國經濟發(fā)展對美國的影響。用一些國內朋友的話說,,奧巴馬言辭中,,不無“學習中國好榜樣”的意味。 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第一次提到中國,,是在講述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他說,他的政策,,就是讓美國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美國修建了歷史上第一個鐵路網(wǎng)和州際高速公路網(wǎng),“沒有理由歐洲和中國能造出最快的火車,,或者他們有生產清潔能源產品的新工廠”,。 確實,美國鐵路系統(tǒng)歷史悠久,,但速度慢,、里程短、效率低,,也是不爭的事實,;美國清潔能源技術雖自稱領先,但在風能和太陽能利用等許多方面,,歐洲和中國都走在了美國的前面,。正是基于這種危機感,奧巴馬宣布,,在發(fā)表國情咨文的第二天,,他即前往佛羅里達,,宣布耗資80億美元的高鐵建設計劃。 在隨后談到迅速落實政策的必要性時,,奧巴馬繼續(xù)感慨道,,華盛頓總是習慣于拖延,“但中國修復經濟不等人,,德國不等人,,印度不等人,這些國家不會停滯不動,。這些國家不甘于扮演第二的位置,。他們更加重視數(shù)學與科學。他們正在重建他們的基礎設施,。他們正在清潔能源領域認真進行投資……” 奧巴馬由此總結,,美國絕不能接受“第二”的位置,美國必須迎頭趕上,。 奧巴馬正面談及中國和印度,,并表現(xiàn)出極強的危機感,實際也顯示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fā)生深刻而深遠的變化,,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這確實讓一些發(fā)達國家感受到了競爭的壓力。 而且,,新興經濟體快速崛起的速度,,可能更超越美國領導層此前的估算。 在2008年的上一次國情咨文中(2009年奧巴馬走馬上任,,未有國情咨文),,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小布什也曾提中國和印度,但言談更多還是炫耀美國的技術,。布什說:“讓我們建立一個新的國際清潔技術基金,,幫助像印度和中國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更好的利用清潔能源,�,!� 而在此前的幾次國情咨文中,美國總統(tǒng)要么未提及中國,,要么總在外交領域一帶而過,。比如,在2007年的國情咨文中,,布什只是說,,美國將和中國、日本,、俄羅斯和韓國等伙伴一起,,通過密集外交,,實現(xiàn)朝鮮半島的無核化。而在較早的1999年國情咨文中,,克林頓雖花了一整段談論中國,,但更多是對中國的指責,是居高臨下地說要“幫中國融入世界”,。 世界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從美國總統(tǒng)國情咨文這一個小小的角度,也可深刻地感受中美關系正在不斷深化,,合作范圍正從外交,、安全向經濟、能源等許多領域拓展,;兩國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平等——在過去一年,奧巴馬多次和中國領導人會晤,,頻繁觸及中美議題,,他還多次引用中國哲人的話為兩國關系作注解。 對中國來說,,讓美國對華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歸根到底,是最近30年持續(xù)發(fā)展的成就,。奧巴馬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以中國為參照物,就是以此鼓勵美國各界團結合作,,迎頭趕上,。對中國來說,奧巴馬的“戰(zhàn)書”,,更是一種鞭策,,經濟發(fā)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日益激烈的競爭面前,,只有繼續(xù)保持自身的發(fā)展、和諧與穩(wěn)定,,才能繼續(xù)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才能贏得其他國家的尊重,也才能為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