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財科所課題組日前在我國碳稅及相關問題的專題報告中分析了我國開征碳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從稅制諸因素角度初步設計了碳稅制度的基本內容,,并具體提出了我國碳稅制度的實施框架,,我國開征碳稅的實施路線圖,以及相關的配套措施建議,。(《華西都市報》9月24日)
隨著聯合國氣候
變化峰會的召開,,碳稅征收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中國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率先提出開征碳稅實施路線圖,,架構起碳稅制度的基本框架,并計劃于2012—2013年前后開始征收,。
盡管發(fā)展低碳經濟會遇到現有能源條件,、技術落后以及轉換成本等不利因素的掣肘,不過,,從低碳經濟在2003年登上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chuàng)建低碳經濟》進入公眾視野以來,,中國就開始致力于低碳經濟的推廣,政府高層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出開征碳稅的構想,。
如今,,碳稅正在悄悄向公眾走來,它的開征將變得指日可待,。倘若這項公共政策能順利實施的話,,不僅能深化能源資源領域價格,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也能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從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清潔能源的開發(fā)和追求綠色GDP,,更為重要的是能實現節(jié)能減排的預期目標,,為地球重現碧水藍天做出應有的貢獻。
從社會各界包括專家學者,、普通老百姓,、以及網友普遍反映來看,大都贊同國家開征碳稅,,但是,,讓公眾擔憂和揪心的是,在碳稅開征過程中,,企業(yè)會不會把碳稅稅負向老百姓身上轉嫁,,尤其是讓“窮人”(低收入群體)的整體社會福利下降。如果碳稅開征后,,最終帶來的是能源價格的普遍上漲,,那么,,碳稅征收勢必會讓普通老百姓利益受損,這不僅與國家發(fā)展低碳經濟初衷相悖,,也不合乎國家改革成果人人分享的美好愿境,。
至于碳稅開征會不會損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最近,,據上海市一課題組根據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稅收負擔等多項指標,得出了一項重要的調查結論——依據碳稅負擔率水平差異,,必然引致社會福利水平變化,,不過,其下降的程度是有區(qū)別的,,城市的社會福利下降約2%,,而農村下降了約1.7%。顯然,,碳稅的開征,,在一定程度上難免會使普通老百姓利益受損。
歷史經驗一再告誡人們,,任何改革都必須不能損害公民的整體社會福利為著眼點,,決不能讓公眾的利益受損,這是評判任何一項改革成敗的重要標志,。碳稅開征也是如此,。筆者覺得,目前的問題是,,要想有效避免公眾在碳稅征收中的社會福利水平不受到損害,,關健是要重新調整現有利益分配格局,運用超強的公共管理智慧,,來防止碳稅稅負的恣意轉嫁,。
具體點講,一方面,,要建立公眾利益補償機制,。在中央與地方分享上,筆者覺得,,由目前稅收制度設計上的7:3,,變成五五分成。倘若地方能多分享一些碳稅稅款,,換言之,,就是中央多返還給地方些財政資金,不但能建立一套資源開發(fā)和環(huán)境保護補償機制,也有利于我國稅收分享制度的公平與合理,;與此同時,,中國還可以借鑒歐洲很多國家的做法,一邊征收碳稅,,另一邊降低企業(yè)所得稅和企業(yè)支付勞保的費率,這樣企業(yè)的綜合成本并沒有提高,。
更為重要的是,,在防止碳稅向老百姓轉嫁上,國家應鼓勵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消化因稅負增加帶來的負擔,;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加大資源產品價格的監(jiān)控力度,,避免企業(yè)強勢地位掌控定價博弈,,恣意轉嫁稅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