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二季度GDP環(huán)比折年率的增速出現1%的下降,顯示美國經濟仍處于衰退之中,,但國際投資者還是對此消息給出了樂觀反應——當日,,無論是美國股市,還是國際商品價格都出現了上漲,。
市場的樂觀情緒不難理解,。自2008年三季度開始,美國經濟便開始陷入了經濟衰退期——2008年三季度到今年一季度的美國GDP分別萎縮了0.5%,、6.3%和6.4%�,,F在,二季度GDP雖仍萎縮了1%,,但下降的幅度已大為收窄,,顯示經濟狀況在二季度已經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好轉。按照目前這種好轉的趨勢運行下去,,美國下半年GDP增速很可能將“轉正”,,從而使得經濟走出戰(zhàn)后最長的經濟衰退期。 正是受到這種預期的支持,,在得知二季度GDP數據后,,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立即發(fā)表講話:“這顯示政府政策為衰退踩了剎車,,經濟形勢已有所改善,。” 其實,,美國經濟好轉跡象早已經體現在此前一系列的指標上,。在美國經濟占有重要地位的房地產市場上,6月份舊房銷售已連續(xù)3個月上漲,,而新屋銷售更是在6月份暴增11%,,創(chuàng)8年來最大單月增幅;而今年5月份美國20個大城市房價環(huán)比上升0.5%,,更為3年來首次出現上升,。這些跡象表明近年來遭受重創(chuàng)的美國樓市,很可能已經觸底反彈了,。 另外,,二季度私有部門投資以及真實貨物和服務出口的規(guī)模已經比一季度顯著收窄,這些都是美國經濟好轉的信號,,凈出口和投資也都對二季度美國GDP降幅縮窄作出了積極貢獻,。 遍觀全球主要經濟體,復蘇的經濟又何止美國,。中國二季度的GDP增速同比超過7.9%,,環(huán)比折年率更是達到近15%,加速復蘇的趨勢已經確立,。歐洲經濟雖然反應比較遲鈍,,但近期景氣的好轉也是有跡可尋,,上周德國商業(yè)信心的好轉就讓人感覺眼前一亮。 經濟危機之于日本,,被人們視為“80多歲的老人跌了一跤”,,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而在二季度,,日本經濟的表現也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比如6月日本工礦業(yè)生產指數環(huán)比上升了2.4%,達到81.0(2005年為100),,連續(xù)4個月環(huán)比上升,。 在各國財政刺激和寬松貨幣的刺激下,經濟復蘇已經是全球性事件,。 下半年經濟增長雖然會充滿波折,,但復蘇的大方向卻基本上可以確認。這一情況我們在此前兩三個月就已經指出,。重要的是,,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趨勢,將會怎樣影響資產價格的運行,,市場又應怎樣應對呢,? 其實,投資者對美國二季度GDP的反應,,已經對這一問題給出了答案——在數據公布后,,美元指數開始明顯下跌;與此相對應,,原油價格收至每桶69.45美元,,創(chuàng)出一個月最高。同樣,,無論是農產品(000061,股吧)還是有色金屬,,價格都出現了大漲。顯然,,樂觀消息在推動資金從相對較為安全,、流動性較好的美元資產流出,而購入了其他貨幣資產和大宗商品,。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美歐等央行都實施了非常寬松的貨幣政策,造成了貨幣流動性的過度發(fā)行,。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這些資金尚能處于潛伏狀態(tài),因為當時是“現金為王”;而一旦經濟出現好轉,,原本潛伏著的過剩流動性就會四處出擊,,其對收益率的要求會更高,承受風險的能力也將更強,,因而大宗商品和新興市場都將成為其涌入的主要領域,。這將推動新興市場資產價格和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近期,,香港流動性“水浸”就是熱錢大量涌入的一個典型例子,。 全球經濟的復蘇,對于中國經濟近期的發(fā)展也是把“雙刃劍”,。周邊經濟的好轉,,必將帶動中國出口的復蘇,這對中國經濟的“保八”多少都是個好消息,。 當然,,目前以美國為主的發(fā)達市場的消費仍在萎縮、儲蓄率仍在上漲,,顯示消費領域的“去杠桿化”仍然在持續(xù),,這意味著中國出口好轉的趨勢是有限的。更為重要的是,,全球經濟的復蘇將使得流動性更加活躍,,過剩流動性將推高國際商品價格,這不僅會使得中國的貿易條件惡化,,也將加大國內制造業(yè)的成本壓力,;而近期國內樓市,、股市的活躍,,顯示已有部分熱錢通過各種渠道在進入中國,這種趨勢的持續(xù)也將加劇國內流動性的過剩狀況,。這些因素都將給未來中國經濟增添更大的通脹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