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日出臺清理金融機構“有毒資產”具體措施。美國財政部宣布,,將利用政府和私人部門資金,,購買金融機構“有毒資產”,以促進信貸恢復流動,。市場看來對該計劃高度認可,,當日美國股市主要股指漲幅均超6.5%。
美國財政部這個計劃的具體內容是,,設立一個“公共——私人投資項目”,,以處理金融機構的“有毒資產”問題。政府將為該項目出資75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這些資金將與私人投資一起用于購買5000億美元的“有毒資產”,,今后“有毒資產”購買額可能進一步擴大到1萬億美元。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金融機構把“有毒資產”剝離出來,,政府鼓勵私人投資把這些“有毒資產”買下來,政府提供融資于購買“有毒資產”的私人投資者,,實際上也是補貼私人投資者,。讓這些“有毒資產”再次在市場上以合理的價位流動起來,最后達到美國政府希望達到的杠桿放大效應——1萬億美元,。 對于今日的金融危機,,對付的辦法通常有兩個。一是將國家資本注入已經出問題的金融系統(tǒng)金融機構中去,,以龐大的國家資本沖抵那些“有毒資產”,,從而使癱瘓或半癱瘓以及死氣沉沉的金融系統(tǒng)重新有效地運轉起來。 可是這個辦法真要實行起來有許多困難,。眼前的困難是,,假如把美國“有毒資產”設定為1萬億美元,那么國家哪來這1萬億美元呢,?奧巴馬經濟刺激計劃總共才7000多億美元,。從長遠看,市場講究的是風險與收益均等,。那些金融巨鱷在順利時收益巨大,,壞事時則由國家承擔也就是由納稅人承擔,,那是極不公平的。美國國會恐怕不會通過,,美國民眾也不會同意,。其次,僅有國家資本參與就很難使市場機制正常有效地發(fā)揮作用,,因此恐怕仍然很難使受到重創(chuàng)的金融系統(tǒng)勃勃生機地運轉起來,,從而使經濟復蘇。只要還在危機中,,整個經濟還未呈現(xiàn)勃勃生機,,那么國有資本就很難退出來,如此將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中去,。 另一個辦法還是依靠現(xiàn)行的市場辦法�,,F(xiàn)在東西方都在說傳統(tǒng)的資本主義市場方式不行了。實際上傳統(tǒng)的市場方式還是有用的,,因為其自我糾錯的機制仍然存在,。本次金融危機是因為監(jiān)管不力而成。而對于那些金融“有毒資產”,,金融系統(tǒng)和金融企業(yè)在市場運轉中也會或倒閉,、或破產、或并購慢慢地被消化,、沖抵掉,,就像上世紀90年代日本金融系統(tǒng)中滋生出大量的“有毒資產”,經過10年多才慢慢地消化掉,。 可是若采取這樣的辦法,,這次危機要多長時間才能消化掉呢?不說10年,,就是三四年也是很難應付的,。因為對這次危機誰都沒有底,若是在慢慢地自然地消化過程中,,又爆發(fā)什么新的危機,,那么可能就不是10年,結果如何誰也說不準了,。 因此,,蓋特納的辦法應該說是聰明的,他是以一定的國家力量借助市場的方式救市,。但蓋特納的辦法也是有相當風險的,。如果目前只是信心和流動性短缺,那么蓋特納這個辦法是行得通的,。私人投資得到補貼后購買“有毒資產”,,很可能在整個經濟走出危機的過程中,,逐漸增值而賺錢,而國家資本非但挽救了市場且多半能夠收回,。如果私人投資者即使有國家補貼仍然裹足不前,,或者“有毒資產”“毒性”太大,其核心價值縮水到買賣雙方無法達成交易,,或者私人投資者購買之后無法形成二次買賣,,也就是杠桿效應無法產生。那時1萬億美元全部由美國國家財政來承擔嗎,?恐怕奧巴馬政府將會有大麻煩。 但不管蓋特納辦法有多大風險,,我們認為這個辦法是積極的,,它起碼清理了“有毒資產”,讓人們見到了這次金融危機的底,,這是信心和目標的基本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