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分組審議統(tǒng)計法修訂草案時,,吳曉靈委員建議取消地方上的GDP考核指標,,朱永新委員則批評地方上存在“要政績的時候是一個數字,,要補助的時候又是一個數字”的問題,。(12月29日《新京報》)
兩位委員的表態(tài)在網上博得了一片掌聲,,這是可以想象的,,“地方發(fā)展唯GDP論”早就被輿論批了個體無完膚,,過于追逐GDP不僅犧牲環(huán)境,、民生,,而且還帶來了在GDP數字上弄虛作假的風氣和畸形的政績觀。這樣看來,取消對地方政府的GDP考核指標,,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我倒是覺得,GDP考核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還不至于要完全取消,。吳曉靈委員的提議帶給我們的啟示應該是:如何把對地方政府的考核體系從“GDP中心論”中剝離出來,也就是說,,如何減少GDP在地方政府考核中的權重,。
不容否認,雖然GDP考核現在有諸多問題,,有的還很嚴重,,但GDP考核本身并沒有錯,GDP作為一個宏觀經濟指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考核地方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在國際慣例上,GDP更是衡量國民經濟發(fā)展情況最重要的指標,,也是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我們的問題在于,在考核中過多依賴GDP,,而忽視了諸如環(huán)境保護,、民生改善等其他指標。取消GDP考核,,看起來更多只是一句意氣之話,,相反,減少GDP在地方政府考核中的權重,,增加民生,、環(huán)保等指標的考核,倒是現實的做法,。
現在我們正在和國際金融危機作斗爭,,保增長和拉動內需成為當務之急。在這個過程中,,此起彼伏的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是拉動內需的有力手段,,毫無疑問,動輒上千億的政府投資同樣會成為拉動GDP的重要手段,。在這樣的背景下,,吳曉靈委員提出的建議可謂適逢其時——危機往往也是轉型的好時機。毫無疑問,,在當前背景下,,保增長和拉動內需將是考核地方政府的兩大指標,而大規(guī)模的政府投資又是GDP數據增長最便捷的來源,。這個時候,,我們尤其要警惕“地方發(fā)展唯GDP論”的錯誤觀念進一步固化。也就是說,,在考核體系上,,應該盡快作出改變,大幅降低GDP在考核體系中的權重,,增加改善民生和保護環(huán)境等考核指標的權重,。事實上,改善民生恰恰也是解決民眾后顧之憂,、增加他們消費信心的根源所在,。
當然,對地方政府的考核體系因勢改變不應該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應該是考核體系的全面轉身,。因為這么多年的發(fā)展經驗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我們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干癟的GDP數據,,而是民生的全面改善,,是民眾能夠呼吸新鮮空氣、能夠喝上干凈的水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