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國內經濟走勢來看,,通脹與經濟增速放緩已成為未來宏觀調控的主要著眼點,;然而從更為廣闊的視野出發(fā),,全球經濟同樣面臨著滯脹趨勢加劇的困境,。6月30日于瑞士巴塞爾舉行的國際清算銀行年會上,世界各國央行行長紛紛表示:到今年年底世界經濟出現滯脹的可能性已大大加強。
滯脹是產生于市場經濟體從過熱走向衰退之際,,前期過度投入受到資源緊縮的限制、過度消費帶來物價的快速上漲,。兩相結合之下,,成本推動與預期通脹雙重加劇,直接導致通脹成為宏觀調控的主要壓力來源,。而與此同時,,受到物價與成本上升的影響,過熱的經濟開始進入衰退周期,,人們消費意愿受物價與預期經濟緊縮影響開始下降,,市場經濟體面臨成本上升與產出過剩雙重壓力。此時難免出現通脹加劇與經濟增速放緩并存的跡象,。
滯脹本身僅是經濟由盛轉衰的階段性表現,,如果不加干預的話,市場本身會過渡到全面的衰退階段,。而加入人為的干預之后,,這一狀態(tài)可能會持續(xù)較長的一段時間。如宏觀管理層采取緊縮性措施抑制通脹,,將通脹維持在一個較高但能接受的水平,,從而避免通脹完全爆發(fā)帶來的毀滅性衰退。同時在產業(yè),、稅收與財政政策等領域給予實體經濟以一定的補助,,以確保其渡過難關,不會出現大面積的倒閉,。 導致經濟滯脹的根源在于經濟出現過熱現象,,而經濟過熱除了投資領域的過度投入外,還有投機領域的過度投入,。從此次全球性的滯脹壓力形成來看,,來自西方發(fā)達國家的金融投機力量進入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應當是目前能源、原材料與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暴漲的主要原因,。 根據目前美國期貨交易監(jiān)管機構披露的信息:目前在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從事投機活動的達到了70%,,而兩年前這一比例僅為30%。如果說石油價格上漲初期反映的是實際供求關系的變動,,那么當前即將達到150美元的石油價格則無法回避過度投機的問題,。任何市場無論泡沫有多高都無法逃避實際供求關系的“萬有引力”,“博傻”的交易機制勢必套牢最后一批交易者,,給實體經濟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 事實上,次貸危機的根源———美國房地產市場崩潰的一幕極有可能在大宗商品市場上重演。當今世界各國中央銀行,,包括西方發(fā)達國家美國的監(jiān)管在內,,都缺乏對此類過度市場交易的有效監(jiān)管制度。雖然在理論上可以存在有效的事前監(jiān)管,,但往往受到鼓勵金融創(chuàng)新,,推動市場開放等因素的考慮,對于把握有效事前監(jiān)管的度很難有具體的量化指標,,更談不上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這也是為何世界各國在經濟領域屢屢出現經濟過熱,并出現不同程度危機的最主要原因,。 像中國這樣仍處于不斷追趕世界頂尖水平的國家來說,,需要高度重視出現滯漲的問題。經濟停滯與通脹加劇可能會導致經濟體前期有效的增長路徑面臨失敗,,同時這也是經濟體面臨轉型的一個信號,。當舊有的發(fā)展模式(其他國家已經走過的道路)不再適用時,只有發(fā)展符合時代要求,,符合自身特點的產業(yè)經濟,,才是走向真正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作者系復旦大學金融學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