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8日,,摩根斯坦利公司在一份報告中,首次認定越南發(fā)生了金融危機,。這是時隔10年后,金融危機的陰影再次籠罩亞洲,,激起紛紛議論,。因為中國與越南的近鄰關系,越南的危機引起國內特別的關注,。
最近幾年,,越南的經濟增長速度僅次于中國。越南政府一直把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作為中心工作,。投資一直處于過熱的狀態(tài),,再加上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信貸過快增長,外國直接投資快速進入,,國際糧食,、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不斷飆升,幾個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總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今年5月份,越南的通貨膨脹率已經高達25.2%,。這是整個貨幣貶值的基礎,。
越南實行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在越南這樣一個資本可以自由流動的環(huán)境中,,為了維持固定匯率,,需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以應對短期游資對匯率的沖擊,。越南的情況是,,出口由于美國和歐洲經濟不振而下降,而追求高經濟增長的目標又需要大量進口原材料和產成品,,進口有增無減,,所以,經常項目出現(xiàn)逆差,,今年還呈現(xiàn)迅速增加的趨勢,,前5個月已經累計了144億美元的逆差。當外貿逆差和高通貨膨脹率同時存在,,市場認為越南盾的官方匯率被嚴重高估的情況下,,人們開始拋售越南盾而買入美元。
國際游資的沖擊不可小覷,。很難準確統(tǒng)計游資的規(guī)模,,但是游資偏好進入增長迅速的小經濟體尋求短期暴利卻是事實。當大量熱錢涌入后,,越南的央行不得不買進美元,,從而向市場注入大量的流動性,進一步加劇了通脹風險,。由于監(jiān)管水平跟不上,,熱錢沒有障礙地流入了最容易炒作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
越南的股票市場只有80多只股票,,對于巨額游資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因此,越南的股市從2003年10月到2007年3月,,漲幅高達780%,,在全球首屈一指,房價也瘋漲,。但是一旦獲利豐厚,,游資達到目的,資本外逃的老戲就會開始上演,。胡志明股票指數從去年10月到今年6月初下跌了近60%,,跌幅世界第一。房地產的情況與股市如出一轍,,胡志明市的房價已經下跌了近一半,。
在經濟迅速增長的同時,越南沒能建立起一個穩(wěn)固的公共財政體系,,當惡性通貨膨脹困擾了百姓的生活,,人們需要政府提供補貼時,財政無力提供,;當進口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進口成本不斷抬高的時候,越南盾本應該升值,,但是政府卻實行了貶值的政策,,又正好趕上美國的次債危機,外部需求下降,,貶值沒能導致出口增加,,反而使進口成本更高,貿易收支進一步惡化,;當危機已經初現(xiàn),,外匯市場大量拋售越南盾,貶值已經不可避免的情況下,,越南央行卻用自己不多的外匯儲備苦苦支撐固定匯率,。但是回天乏力,危機已然形成,。
面對越南的金融危機,,中國應該以此為鏡,關注我們自己的問題,,未雨綢繆,,堵塞可能的漏洞。
中國目前的情況和越南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比如都面臨著比較大的通脹壓力,都有大量熱錢流入,都維持低利率和實際的負利率,,兩國的股市都經歷了暴漲和暴跌,。更大的相似是兩國政府都致力于維持經濟的高增長。
兩國通貨膨脹的原因也極為相似,,都是國內的總需求過大,,以及進口成本的上升。兩國都為控制通貨膨脹做了努力,,但是成效也都不大,。一個重要原因是,控制通貨膨脹就要犧牲經濟增長速度,,而經濟增長被視為地方政府的已有成果,,輕易動不得。所以,,治理通脹的緊縮政策,,常常變形。
中國的名義通貨膨脹只有1位數,,但一些基礎產品的價格被人為壓抑,,一旦放開將會對通貨膨脹上升有顯著影響,最典型的是石油價格,。
熱錢流入中國是國際共識,,問題是,這些熱錢的規(guī)模有多大,,都通過什么方式流入中國,,投到了哪些領域,證券市場和房地產領域有沒有熱錢在活動,,到目前還沒有見到權威部門的準確說法,,讓人們對我們的監(jiān)管水平不能不持懷疑態(tài)度。
外匯儲備不足,,是越南此次危機的重要原因,。于是有人說,巨額的外匯儲備可以保證中國不受熱錢沖擊,,外貿順差真是好事,。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外匯儲備多,,對一個國家并非什么福音,。它說到底,不過是用我們自己生產的物質產品換來的花花綠綠的紙片,,在貨幣經濟形態(tài)里,,外匯儲備的價值很可能因為外部沖擊而貶值,。如果外匯儲備不用來增進人民的實質福利,比如購買糧食和石油,,就沒有價值,。外部熱錢是否有能力沖擊人民幣,從根本上看不在于我們有多少外匯儲備,,而在于我們經濟的自我回旋余地有多大,,在于中國經濟體系本身運行是否健康。
中國的股票市場,,在一年內指數就跌去超過50%,股票市場的泡沫算是基本擠干凈了,,在過去,股票市場如此幅度的下跌是金融危機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普通股民為此付出了代價,。下一個是不是房地產的泡沫破裂呢?從緊的貨幣政策,,已經實行了不算短的時間了,,但是負利率依舊,房地產信貸仍然在增長,�,?墒撬械呐菽紩茰纾瑔栴}是,,在房地產市場中究竟有無熱錢,,有多大規(guī)模,一旦房地產價格下跌,,金融系統(tǒng)能否承受得了損失,?
在所有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因素中,政府對于經濟增長的過分熱衷,,是最值得反思的,。經濟增長對維持就業(yè),緩解新增就業(yè)人口壓力都是重要的,,但是把經濟增長本身當作目的,,一級一級分解落實增長指標,地方和企業(yè)都為實現(xiàn)經濟增長目標而擴張投資,,以及對于流入外資和熱錢有意無意的放任,,政府跟企業(yè)過分親密的關系,以及扮演企業(yè)“最后貸款人”的角色,,始終是造成金融危機的制度性根源,。在所有發(fā)生金融危機的國家,都可以看到政府過分地嵌入經濟生活,,制造了麻煩卻又無力解決,。對此,,不可不仔細思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