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謝伏瞻在“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2008年會”上發(fā)言稱,要“防止務工收入的過快上漲,,導致價格與工資的螺旋式上升,,降低勞動力成本所推動的通脹壓力。”(3月22日《人民網(wǎng)》)
不能說時下的物價上漲與勞動力成本無關,但“防止務工收入的過快上漲”這句話仍然感覺分外刺眼。為了應對通脹奪力而打“務工收入”的主意,,于理于情于邏輯,顯然都不妥,。 務工者收入“過快上漲”了嗎,?不錯,近幾年珠三角,、長三角等勞動密集型企業(yè)集聚地區(qū)的務工者工資有所上漲,,但眾所周知,其一,,上漲幅度遠不到“過快”的程度,。曾經(jīng)珠三角地區(qū)農民工月工資12年只“提高”了68元;其二,,近年來的務工者收入上漲,,實際上是此前經(jīng)濟模式的“報應”。勞動力普遍過剩的中國大面積出現(xiàn)了“民工荒”,,這種看似矛盾的現(xiàn)象,,證明了此前的以務工者低收入為競爭力的經(jīng)濟已再難持續(xù)。換言之,,給務工者漲薪,,實際上是企業(yè)主在長期竭澤而漁后,不得不為之的選擇,。因此,“防止務工者收入過快上漲”可謂邏輯不順,。 此輪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雖然理論界還有爭議,,但已有一些基本共識,。著名經(jīng)濟學家厲以寧近日在全國兩會上指出,現(xiàn)在的物價上漲有投資規(guī)模過大,,信貸過多,,外匯儲備過多,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吸引了熱錢,,國際油價,、糧價上漲,以及突發(fā)的雨雪冰凍災害等幾種主要原因,。請問,,這幾項因素哪樣與務工者收入增加直接關聯(lián)? 退一步說,,即便務工收入的上漲確實對通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負面作用,,則這也當屬多年來對務工者收入過低問題未予重視和及時糾正的代價。 實際上,,假如必須要靠“降低收入”或曰“防止收入過快增長”的方式來應對通脹壓力的話,,最應該成為目標的顯然應該是壟斷企業(yè)人員的收入,國企高管等,。必須看到,,由于壟斷企業(yè)人員的普遍過高收入以及經(jīng)營中的浪費,大大提高了某些壟斷產品成本和價格,。如果某些壟斷產品價格能夠適當下調,,對緩解通脹壓力的作用顯然會大得多。相比之下,,應對通脹壓力打“務工收入”的主意,,實屬舍本逐末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