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之風似乎已經蔓延全球,,就連一向以“中立”自居的瑞士亦難以幸免,。近日,瑞士中央銀行宣布將主要利率提高25個基點至2.5%,。這也是繼今年3月和6月歐洲央行兩次將歐元區(qū)主要利率提高0.25個百分點,,5月10日英國央行將基礎利率從5.25%升至5.5%之后,歐洲國家央行再度以加息提示通脹風險,。 事實上,,除歐洲以外,,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均開始以加息作為主要對抗經濟過熱、貨幣通脹的手段,。早在今年2月21日,,日本央行將基本利率從0.25%升至0.5%,繼去年7月解除零利率政策后再次采取緊縮銀根行動,。 此次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央行加息大行動,,其核心無疑是針對不斷上調的經濟增長與通脹預期。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顯示:經濟增長方面,,歐盟今年的年均增長率已從年初的1.5%提高到2.5%左右,,日本經濟今年第一季度也實現增長3.3%;通貨膨脹方面,,歐盟4月份的通脹率高達1.9%,,遠超歐洲央行的預期,甚至逼近2%的歐洲央行警戒線,。甚至連平均通脹率僅為0.8%的瑞士也擔憂受到高油價與瑞士法郎疲軟的影響而堅持升息,。 此次全球升息的直接動因是經濟過熱與通脹壓力,深層次的原因卻可追溯到全球經濟的聯動性與勞動力,、原材料價格的上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0年-20年間,從發(fā)展中國家進口的低價原材料與初級產品大大降低了工業(yè)國家的通脹水平,。 但隨著全球經濟分工合作的深入與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崛起,、世界范圍內一次性資源的耗竭,近年來包括石油,、鐵礦石等全球資源和原材料的價格逐步攀升,,長期必將導致全球范圍內通脹水平的上升,而且其影響將是全局性,、長期性的,。 此外,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火車頭的美,、日,、歐地區(qū)經濟經歷了一個較長的穩(wěn)定發(fā)展階段,這些地區(qū)的消費能力積累較高,,再加上各大經濟研究機構紛紛發(fā)布經濟向好的研究信號,,這些區(qū)域的需求始終保持了旺盛的態(tài)勢,有力地推動了全球貿易強勁增長,。貿易的增長也促使更多的勞動力資源被投入到生產制造過程,。 不論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勞動力短缺現象,。 世界銀行的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世界糧食價格持續(xù)上漲,,到4月份已經上漲了約20%,,全球貿易的強勁需求促使許多國家工廠幾乎滿負荷生產,導致土地,、勞動力,、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等的價格上揚,并最終造成工業(yè)產品價格上漲,。 資源、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的上行都是全球性的,,中國顯然難以獨善其身,,甚至還面臨著比其他國家更為嚴重的沖擊。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依然以低端的制造業(yè)為主,,其出口的主要產品為初加工的半成品,,如粗鋼、鋼胚等等,。這些低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企業(yè)往往對原材料價格極為敏感,,上游不斷上漲的鐵礦石價格與下游日益激烈的價格競爭正在擠壓著企業(yè)微薄的利潤空間。類似的情形在其他許多行業(yè)也存在,,如紡織,、低端電子產品等等。 說到這里,,不能不提及目前國內熱議的“加息”問題,。加息雖然能夠在短期內抑制過熱的經濟增長指標,但是同樣也將影響到國內企業(yè)的生存空間,。同時,,目前經濟過熱更多的是來自于虛擬經濟,而非實體經濟,。在加息陰影籠罩下能夠一枝獨秀的中國證券市場,,更多的是因為人民幣升值預期而吸引了國際資本的流入才維持了流動性的繁榮。因此,,在加息問題上,,我們應保持相當謹慎的態(tài)度。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金融學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