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6-12-12 沙洲 來源:《中國青年報》2006年12月5日 |
|
|
道路設施要向公共交通傾斜,,城市將逐步設置公交優(yōu)先信號系統,在綠燈時間上給予公交車輛以優(yōu)先通行權——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王鳳武,,日前在全國優(yōu)先發(fā)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會議上做了如是表示,。他并且非常明確地指出:“路權是全體市民的路權,路權的分配是按照出行人數而不是出行車輛進行分配,�,!�
很長時間都沒聽到官員在城市交通問題上作出如此酣暢淋漓的表態(tài)了。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一表態(tài)可以被視為我國城市交通一次重大的制度轉身,,即從以車為本、以錢為本轉向了以民為本,,占城市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市民的出行權,,終于被擺在了一個比較優(yōu)先的位置上。
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們的城市交通建設,,實際上是以車為本的,在有的城市,,甚至發(fā)展成了以高級車為本,,小排量汽車長期受到限制就是證明。在這樣一種思想的指導下,,城市的交通建設主要是為小轎車服務的,,其表現就是一方面路面越來越寬,高架橋越來越多,,但另一方面,,卻是人行道越來越窄,自行車專用線逐漸消失,,公交車專用線名存實亡,,一輛只載一個人的小轎車,就可以憑著自身的“機動靈活”,,將載著幾十個人的公交大巴,,堵得動彈不得……
但中國人多地少,城市人口動輒數百萬,、上千萬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按照這樣的思路搞城市交通,,最后的結果必然就是城市交通的癱瘓。世界銀行在會上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北京二環(huán)至三環(huán)之間的干線道路上,,高峰時車輛的平均速度,已經下降到了10公里/小時以下,,低于自行車的12公里/小時,。雖然前些年曾有精英沾沾自喜地說“堵車是城市現代化的標志”,但這樣蝸牛速度的“現代化”,,我看是誰都不想要的。
肯定“路權是全體市民的路權,,路權的分配要按照出行人數而不是出行車輛進行分配”的原則,,從邏輯上說就必然會得出公交路權優(yōu)先乃至自行車路權優(yōu)先的結論,在中國目前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下,,這實際意味著占城市人口絕大多數的中下層市民享有出行的優(yōu)先權——在城市交通問題上落實以民為本的原則,,就意味著要以絕大多數市民能不能方便快捷地出行為出發(fā)點和歸宿。
回過頭來看一看,,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私家車開始出現,,到今天重新提出公交車路權優(yōu)先,我們在城市交通問題上走了一個很大的“之”字形,。不難想見,,如果城市的規(guī)劃者在城市交通問題上,能夠一開始就堅持以民為本的原則,,在確保公交車和自行車路權優(yōu)先的前提下規(guī)劃城市交通,,那么我們今天面臨的交通問題就會小得多,也可以減少很多資源的浪費——目前我國公交出行的分擔率不足10%,,遠低于歐洲,、日本、南美等大城市的40%~60%,。
往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待。今日中國,,仍然處于一個快速城市化的過程之中,,我們在城市交通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值得所有的城市管理者,、決策者認真吸�,。耗蔷褪且岩悦駷楸咀鳛橐磺谐鞘谢A設施建設中最重要的原則,作為原則中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把中國的城市建設成真正現代化的城市,、和諧的城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