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關稅司25日發(fā)布公告稱,根據4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5年6月1日起降低部分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稅率,,14種商品關稅平均降幅超過50%。
降低進口關稅,,旨在縮小境內外商品巨大價差,,豐富國內消費者購物選擇,引導境外消費回流,。長期以來,,國內消費增長緩慢,,出境消費持續(xù)火爆,表明國內消費者不是沒有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而是基于價差,、品牌信任差異等原因,在可選擇的情況下,,寧愿在境內掙錢,,在境外花錢。這種消費慣性既抬高了國內消費者的消費成本,,也不利于國內消費品牌的打造,。
降低進口關稅,有助于改善失衡的消費環(huán)境,,但能否達到引導消費回流的預期目的尚是疑問,。一方面,此次降幅最大的進口商品,,多數在國內市場并不占統(tǒng)治地位,,消費者的受益程度有限。而對國內消費者有“吸金”作用的化妝品,、嬰兒食品用品的降幅仍相對較小,。另一方面,降低進口關稅對于品牌商的終端價格策略能夠產生的影響相對有限,。處于市場優(yōu)勢地位的品牌商如要繼續(xù)保持所營銷品牌商品的“高冷”形象,,即使降低進口關稅也可能在終端環(huán)節(jié)加價,以維護品牌形象,。如果促銷,,其消費終端實施的降價策略比降低進口關稅更有吸引力�,?梢哉f,在價格制定權上,,品牌商的話語權比海關要大得多,。
此外,附加于進口商品身上的稅負中,,關稅并不占大頭,。有專家舉例,進口化妝品的關稅稅率為10%,,而消費稅稅率卻達到30%,,再加上17%的增值稅,剛性稅負高達57%,,僅降低進口關稅,,進口商品的價格下降有限,。而在境外,商品稅負更靈活,,因此對國內消費者仍可保持足夠吸引力,。
因此,降低進口關稅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引導消費回流,,還需邁出更大步伐。比如,,評估進口商品是否還有下調消費稅等大頭稅負的空間,,對國內商品會產生什么影響等。而從改善國內消費環(huán)境的終極目的看,,不是說引導消費回流就告目標完成,,更重要的是還需培養(yǎng)消費者愿意在境內消費的習慣。這就意味著需要進行國內消費環(huán)境的建設,。其中,,制定合理的消費稅負、建設國內消費品牌比引導消費回流更重要,。無論降低進口商品關稅的作用有多大,,畢竟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提高了進口商品的競爭力。國產商品能否也通過稅負調整增強競爭力,,建立打造品牌的信心,,也該擺上議事日程了。
4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送出的四個大紅包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調整大眾消費品稅收政策”,。其內涵應該不僅包括調整進口商品的稅收,也應該包括降低國產大眾消費品的稅收,。二者齊頭并進,,消費失衡的情況才能切實得到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