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認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拐點已經出現,,具體說發(fā)生在2007年,,經濟結構正在向好的方面發(fā)展,而且中國經濟潛在長期增長率仍然比較高,。
短期增長速度下降具有比較明顯的周期性因素,,必須加快重點領域改革,,以催生基礎設施、產能更新,、消費三個增長點,,加快動力的轉換。
中國經濟50人論壇,、新浪財經和清華經管學院聯(lián)合舉辦的新浪·長安講壇第270期日前召開,。中國經濟50人論壇特邀專家、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發(fā)表了題為“經濟結構調整與增長動力轉換”的主題演講,。
中國經濟結構已經在向好發(fā)展
李稻葵上來先講結論,。
他說,他要交流的話題是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應該怎么轉換,,政府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當前改革應該改哪些方面,?對此,,他總結為五個問題,,其中第五個問題是基于前四個問題的推論,。第一個問題,增長速度是否已經回落,,增速的回落是否已經見底,;第二個問題,講了若干年的結構調整是否已經出現了重要的進展,;第三個問題,,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到底是多少;第四個問題,,如果舊增長點——房地產,、出口已經離我們遠去,那新的增長點在哪里,;第五個問題,,政府到底應該做點什么。
對前幾個問題,,他的結論是:在2007年到2009年之間,,經濟結構調整的拐點已經出現,經濟結構正在向好的方面發(fā)展,。中國經濟潛在長期增長率仍然比較高,,至少未來10年在7%以上。短期增長速度下降具有比較明顯的周期性因素,,既有國際的,,也有國內的,,既有政治的,也有經濟的,�,;谶@些分析,推論就是,,在短期來看,,一些重點領域的改革必須加快,目的是要催生新的增長點,,加快動力的轉換,。讓舊的發(fā)動機逐步退出去,就像大輪船行駛一樣,,一邊行駛,,一邊要換動力,換發(fā)動機,。
首先,,關于結構調整的判斷。按照國家統(tǒng)計局官方的數據,,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從2010年開始往上走,,從35%上升到2014年的36.2%。但是據他測算,,從2007年開始,,中國經濟中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就已經開始上升了,去年已經達到44.5%,。在李稻葵看來,,國家統(tǒng)計局測算居民消費,最近一個時期以來越來越不準,,越來越低估,。它的測算依靠的是入戶調查,在實際操作得不到很多中高收入家庭的合作,。
李稻葵表示,,從2007年開始,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上升,,同時進口量在上升,,相對而言出口量下降。道理很清楚,,國內消費一上升,,很多居民就會買國內的產品,國內企業(yè)就會逐步發(fā)現內銷比外銷容易。當中國消費上升的時候,,很自然進口量就上升了,,出口量就會下降了,因此可以看到,,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
貿易順差下降,消費比重上升,,李稻葵認為這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
勞動收入占GDP的比重增長,這是中國經濟發(fā)生的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就發(fā)生在2007年,。勞動收入比重上漲跟消費是一致的。道理很簡單,,因為絕大部分的消費者收入來源是靠勞動,。靠分紅,、利潤賺錢的人是少數,,而且這少部分人是老板或者政府,沒有時間也不太可能擴大消費,。
再有一個證據證明勞動收入上升是因為勞動力市場逆轉帶來的,。2008年,城鄉(xiāng)收入差距開始縮小,,農村居民純收入增速與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開始同步,。之前,,農村收入基本趕不上城里人收入的增長速度,;到2010年逆轉過來,農民工的收入增長速度超過了城里人的收入增長速度,。
李稻葵說,,作為重要推論他認為,這一系列正向上去的發(fā)展趨勢,,都是市場經濟激勵帶來的,,而不是政府政策帶來的。中國經濟增長到這個階段,,市場經濟體制開始出現變化,,開始發(fā)力了。所以要呵護這么一個趨勢,。
十年內還有7%到8%的增長潛力
李稻葵的第二個觀點,,是關于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潛力的。
他介紹,主流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正在下臺階,,也應該下臺階,未來10年要降到6%以下,。有一個說法,,消費、投資,、出口,、生產這多駕馬車要同步降溫,多只靴子都要落地�,,F在增長速度降了,,但是生產能力的靴子還沒有落地,所以增長速度還在下降,。
李稻葵表示,,自己的觀點與主流觀點不同。首先他認為,,中國經濟中短期,,也就是從現在到未來5、6年,,制約中國經濟的因素是在需求一側,。當前基本上國內每一個產業(yè)都產能過剩,重化工不說,,手機,、汽車這樣的消費品也都是產能過剩的,所以勞動力的增長放緩不是制約中國經濟中短期放緩的因素,,中短期談勞動力為時過早了,。
第二條更重要。不能只看勞動力的人數,,還要看勞動力的素質,。論勞動力的素質,在所有發(fā)展中國家中,,中國是最高的,,有一大批初中或者是高中畢業(yè)的藍領工人,不出國沒有感覺,。講到這里,,李稻葵說了一個例子。印度文盲率是30%,,婦女文盲率60%,,非常高。而且印度的文盲定義跟中國不一樣,不能簽出自己的名字才叫文盲,。他第一次去印度的時候,,一下飛機遇到一個東北人,說是來修路的,。李稻葵就問,,為什么把中國工人搞到印度去修路,明明印度工人工資更低,。他說印度工人雖然工資低,,但是工作兩小時就要休息兩小時,中國工人一口氣干6小時,,周末還干,,效率高。
關于人均GDP,,李稻葵認為不能簡單算一個絕對值就下定論,。一個經濟體的增長潛力,更多地取決于這個經濟體與領先國家的差距,,中國經濟追的是移動的靶子,。美國是全世界經濟發(fā)展大國的領跑者,人均GDP大約5萬美元,。美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的標桿,,它的商業(yè)模式,它的技術,,都是我們在不斷學習的對象,。要談差距,現在中國跟美國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11000美元不是拐點,,等中國和美國差距縮小到一定程度,那時候恐怕才是拐點,。
李稻葵認為,,要研究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潛力,必須考慮幾個因素,。第一,與前沿國家人均GDP的差距,。按購買力平價算,,2014年中國是美國的19%,要比較東亞國家和其他趕超國家人均GDP是美國19%時候的狀況,,而不是簡單按照11000美元計算,。第二,要考慮人口與制度的稟賦。國與國不一樣,,一個國家的基本制度,、文化傳統(tǒng),人口素質決定這個國家未來長期增長的潛力,。中國人口素質比較高,,宏觀經濟管理比較謹慎,長期屬于順差,,財政基本上有盈余,,儲蓄率比較高,人口注重教育,,同時開放度比較高,,這樣的經濟體是具有趕超能力的。
日本,、韓國,、臺灣地區(qū)三個經濟體在人均GDP達到美國19%水平之后的下個5年,都明顯超過了7%,。再通過和拉丁美洲國家比較,,即使是最悲觀的情況,2050年中國也應該達到美國的40%,。不管怎么講,,從2015年開始,到2022年本屆領導人任期結束,,還是能夠達到7%到8%的增長速度,。所以大家還是應該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充滿信心。
房地產,、國際形勢,、缺少激勵是三個不利的短期因素
李稻葵說,如果大家認同我的觀點的話,,大家就要問,,為什么現在的增長速度下滑?我們的解釋是,,這個增速下滑不是潛力在下滑,,不是說我們汽車跑在高速公路上,馬達不行,,而是出現頂風,、逆風或者路面情況不好,是周期性因素,,是短期因素,。有三個短期因素出了問題,。
第一個因素,房地產,。房地產市場過去幾年太火了,,提前把房子賣了。現在中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住房面積是35平方米,,89.9%的家庭至少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很多老百姓不買房子了。結果地產的投資增長速度去年降到10.5%,,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是15%,,房地產拖了后腿。一般房地產增長速度超過平均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去年拖后腿,,我相信今年還會出后腿,盡管今年有救市政策,。房子賣多了,,這幾年要消化。
跟房地產逆相關的是理財股票,。為什么,?很簡單,現在投資理財增值保值的興奮點已經不是買房子了,,是理財,、股市。理財產品4%以上的回報太厲害了,,你可以買各種寶,,24小時可以跑,流動性多好,。如果你手里有個幾百萬人民幣,,可以買信托,7%的回報,。買房子多費勁,,排隊、看房子,、找律師,,還要裝修、出租,、房地產登記,,處級干部以上還要申報。我看房地產明年6月份以前很難翻身,,這個需要時間,。
第二個因素,國際形勢�,,F在除了美國,、英國之外,全球經濟都在下滑,。而且這幾年出現一個事情,,是多年以來沒有發(fā)生的。過去兩年,,全球出口增長速度少有的低于整個GDP的增長速度,。這對中國很不利。
第三個因素,,現在缺少正面激勵,。很多的地方政府不知道該怎么發(fā)力,因此不愿意發(fā)力,,怕發(fā)錯力出現腐敗和違規(guī),。據了解,國務院很著急,,希望提前把政府工作報告承諾的大型投資項目趕快啟動,,趕緊兌現,但是地方政府接不下來,,他們不知道怎么配套,。從前地方政府是搞配套的。今天跟水利配套搞水利,,明天跟鐵道總公司配套,,錢東挪西挪,現在不敢了,,所以現在就出問題了,。還有,現在鼓勵地方政府發(fā)債,,但是地方政府不知道怎么發(fā)債,,問題很嚴重。
基礎設施,、產能更新與消費是三個新增長點
他表示,,中國經濟有增長潛力,現在周期性的減速,,不妨把眼光放遠一點,,看中國經濟未來5、6年或者10年,,到底哪些方面是新增長點,。這個事情看清以后,,再來講現在政府應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
他認為,,至少有三個新增長點。
第一個是基礎設施建設,。去年有機會跟總理座談,,他專門講這個事。中國老百姓,,至少城里的老百姓缺的是公共設施,。舉一個例子,北京市居民家庭平均的電視機尺寸比倫敦的要大,,家用電器的水平比倫敦的要好,,住房面積也不比倫敦的差,家里的整潔程度肯定比美國,、英國都要好,,裝修也很漂亮,差的就是出門環(huán)境,。出門空氣污染還堵車,,一刮風下雨路上就有大麻煩。出了北京市,,一地震就需要捐贈,,不是說不應該捐贈,而是說很多地方的設施不行,,稍微有一點地震,,房子就垮了。所以,,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夠,。
用數字說話,中國每百人移動電話88部,,美國是93部,,但是每百人寬帶的擁有量,中國只有13個人用寬帶,,美日歐是33個,,這是數量級的差距。這里面,,寬帶是公共產品,,手機是私人產品。再根據IMF的數據,,2010年,,中國人均基礎設施擁有量僅僅是西歐的38%,,北美地區(qū)的23%,日本,、韓國的18%,。根據這個數字做一個測算,,假如中國花20年時間把人均基礎設施量趕上西歐,,未來5年,平均每年可以拉動GDP增長1.5%,;如果想趕上北美水平,,增長還能更高一點,達到3.1%,;想趕上日韓,,每年可以拉動增長3.9%。
第二個增長點,,產能更新,。北京的大氣污染主要是周邊重化工業(yè)帶來的。在北京周邊,,存在3億噸的鋼鐵產能,,解決策略只能是給政策搞置換,把破鋼鐵廠炸掉,,引導投資去建世界上最先進沿海鋼鐵廠,。在德國魯爾工業(yè)區(qū),那里在萊茵河之畔煉鋼,,水是零排放,,自我循環(huán),降塵量是城里正常降塵量的一半,,各種空氣指標比城里搞得還好,。中國經濟并不差錢,如果1年轉1億噸的生產能力,,按曹妃甸的投資規(guī)模至少要8000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這是今年高鐵的開工量。這是還只是轉移1億噸,,現在是10億噸的生產能力,,至少可以搞5年把一半轉移出來。
第三,,消費,。消費占GDP的比重現在開始往上走了,再過4,、5年應該能夠達到50%左右,,那時候消費就會成為增長的動力,。
推動三個增長點政府要做三件事
這三個產業(yè)怎么營造?李稻葵認為,,政府應該干三件事,。
第一件事,投融資體制要改革,,這是當務之急,。當下基礎設施建設的的確確是一個增長點,但問題是,,中國還沒有找到一條為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融資方式,。國內應該學習世界銀行的基本辦法,成立一系列長期投資建設基金,。這個基金首先由政府拿一筆錢做擔保,,向市場發(fā)長期債,這樣債務利率就能下來,。然后到各個地方評估,,哪個項目好就給哪個項目投,不讓地方政府自己說了算,。而且這種長期債務要公開,,要讓資本市場投資者不斷監(jiān)督這些投資基金的運行。
第二,,正向激勵,。反腐很重要,但是除了對地方官員講八項規(guī)定之外,,還要誰干得好就獎勵誰,。政府不要認為提拔干部就是激勵,組織行為學告訴我們這個是不對的,,因為概率太小,,所以激勵太小。
第三,,環(huán)保升級,。要給環(huán)境保護部更多的職責抓違規(guī),把違規(guī)的產業(yè)干掉,。同時要給環(huán)保部一點自己的基金,,用來給環(huán)保部認為靠譜的項目補貼。如果只抓違規(guī),,環(huán)保部就變成了高級城管,,環(huán)保可能永遠搞不好。但是如果把環(huán)保跟發(fā)展放在一起,,就厲害了,。換言之,環(huán)保部不僅要有牙齒,,還要有錢包,。
問與答
問:您剛才講幾個增長點主要是在基礎設施建設、產能更新方面,。我想問一下,,在服務行業(yè)的供給擴大方面有什么增長點嗎?
李稻葵:毫無疑問,,中國有很多供給方面的缺口,,尤其是在一些重點的服務行業(yè),包括打車,。但是,我覺得這些不足以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支柱,。
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奔跑呼號了很多年要打破壟斷的一些產業(yè),包括出租車行業(yè),,終于迎來了互聯(lián)網的春天,,互聯(lián)網成為打破壟斷的利器。很多利益集團擋也擋不住,,出租車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互聯(lián)網為什么厲害,,這是人民戰(zhàn)爭,,互聯(lián)網人人都有觀點,人人都可以用滴滴打車,,人民戰(zhàn)爭擋不住,,非常好。但是從增長上來講,,短期還靠不上,。
問:現在股市非常火,,很多同學把下半年的學費都用來炒股了,,感覺就像是把他們應該消費的錢轉到投資上,不知道這樣做到底好不好,?
李稻葵:股市上漲對消費是不是有負面影響,,股市跌了是不是很多學生吃不上飯了,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一般來講有這樣一個規(guī)律,,在股市上漲的過程中,,短期消費是下降的,很多人不買汽車了,,不買大件了,,不買電冰箱和沙發(fā),去投資了,,這是短期的,。但是很快,不出半年,、一年,,股市一穩(wěn)定下來,消費就會上去了,。
如果股市上去之后就穩(wěn)定了,,很多人就開始往外跑了,這是財富效應,;如果跌的話,,可能會影響消費�,?偟膩碇v,,股市上升的過程對消費是有負面影響的,如果股市上升之后穩(wěn)住的話對消費有正面影響,,如果股市上去又下來對消費有負面影響,。市值絕對值對消費是有影響的,有研究表明是這樣,。
問:在老齡化的挑戰(zhàn)之下,,您對中國將來的經濟形勢還有同樣的看法嗎?
李稻葵:人口增長速度放緩,,甚至不遠的將來人口絕對數下降,,確實是中國經濟存在的風險。原因是生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了,。尤其是經濟越發(fā)展,,婦女生孩子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在中國社會,,生一個孩子,,一般的婦女要耽誤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時間,職業(yè)生涯會中斷,,可能永遠產生一些影響,。華人社會里面,,香港和新加坡生育率非常低,香港女士第一次結婚的年齡平均是29到30歲,,非常晚,。新加坡前總統(tǒng)李光耀再能干,也不能替新加坡女士生孩子,,各種招都使出來了,,沒用。新加坡人口之所以還能增長,,是從我們這兒移民過去了,。
所以,必須馬上放開計劃生育政策,,計劃生育委員會應該變成鼓勵生育委員會,。因為這個趨勢已經形成,你無法逆轉了,。而且人口的生育一波接一波,,這一波生長了,那一波已經少了,,有長期滯后的影響,。
我為什么沒有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原因是當我們考慮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影響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兩件事,不能光看年齡增長,。
一看人均GDP,,當人均GDP比較低的時候,很多人愿意工作,,60歲的時候還愿意工作,。舉一個例子。今天在法國,、意大利,,60出頭就可以退休了,而且很多人不愿意干活了,,期待退休,。在中國,如果我們給60歲的勞動力工作,,推遲退休,,退休金還可以增加,一定有人愿意做,。我的意思是說,,當人口收入水平比較低的時候,人口老齡化其實沒有那么可怕。
第二個因素要考慮健康,。今天60歲的男士或者女士,,我相信比他們父親母親50歲的時候健康情況還要好。中國對健康的關注是非常高的,。我們很重要的思維,,就是延長我們的壽命。為什么中國人口多,,是因為我們中醫(yī)搞得好,,每個村中都有一個郎中,老百姓也注重養(yǎng)生,。
這兩個因素告訴我們,,人口老齡化遠不會像很多人描述的那樣,對中國經濟增長有那么大的負面影響,,但是應該及早放開生育,,鼓勵生育。
李稻葵簡介
李稻葵,,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弗里曼講席教授(Mansfield Freeman Chair Professor)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發(fā)展經濟學、公司金融,、國際經濟學,、中國經濟。講授課程包括中級微觀經濟學,,經濟發(fā)展,、國際經濟學、中國經濟等,。
發(fā)表著作有《逼出來的大國崛起》,、《國外高校社會科學研究進展報告2009》、《國外高校社會科學研究進展報告2008》,、《大國發(fā)展戰(zhàn)略》,、《亞洲金融危機后的中國》、《中國經濟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