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樓是維多利亞時期的,到現在有一百多年歷史了,�,!睍h經理布魯克口中的這個樓是英國全國經濟與社會科學研究所(NIESR)的紅磚小樓,距離英國議會大廈僅10分鐘的路程,但遠離了人群喧囂,,靜靜的隔望著圣約翰·史密斯音樂廳,。地下一層,地上四層,,紅色墻磚,,白色窗欞,兩傘黑色的小木門,,這是再普通不過的倫敦年代小樓,,卻匯集英國一流的經濟頭腦和政策質詢專家,且一直以來保持其低調和獨立的傳統,。
僅一街之隔,,還有三家知名獨立經濟智庫毗鄰而居,他們分別是亞當·斯密研究所,、經濟事務研究所和政策研究中心,。這三家獨立智庫都堅信和奉行自由市場經濟理念,前二者拜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哈耶克為“精神領袖”,,分別成立于1977年和1955年,;后者則由“撒切爾主義”概念的締造者前英國教育與科技大臣基思·約瑟夫于1974年創(chuàng)立。
如果將國際政治與關系的智庫考慮在內,,那么以英國議會大廈為中心,,周邊1公里能夠找到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歐洲改革中心和開放歐洲等智庫,。和金融城金融類企業(yè)扎堆的現象類似,,許多知名智庫匯聚在英國的政治中心威斯敏斯特區(qū),以方便官員,、學者,、商界人士乃至普通民眾之間的交流。
要了解英國經濟智庫的獨立之道,,并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和政治絕緣,、和利益集團隔離,而是判斷其是否在運營模式和財務管理上實現獨立自主,,是否擁有自己的全職研究隊伍,。當然,若能夠獲得政府的課題研究“訂單”則是錦上添花,,因為這樣智庫的建議能夠獲得采納,自身經費也能進一步充盈,。
那么,,社研所如何區(qū)別于英國的宏觀經濟研究公司如凱投宏觀、牛津經濟研究院和安永統計俱樂部等?社研所宏觀經濟與金融部主管安格斯·安姆斯特朗表示:“最主要的區(qū)別還是獨立,,如獨立于政府財政,;另外,我們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會公開發(fā)表面向公眾,,因此也區(qū)別于企業(yè)資助的特定研究項目,。而我選擇在這兒工作的原因是,我能夠在這里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自由表達自己,,這是在財政部或者央行工作難做到的。當然,,觀點的表達需要謹慎客觀,,要結合政治環(huán)境,同時要經過充分的政治討論,�,!�
安姆斯特朗個人履歷橫跨政商學界,從德意志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到麻省理工學院,,到英國財政部的經濟研究部門,再到目前的社研所,,先后經歷英鎊危機,、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
他說,,以社研所為例,,其由慈善機構于1938年創(chuàng)立,這和其他多數獨立智庫出身相同,。而在收入來源上,,約四分之一的收入來自于研究報告的訂閱、四分之一來自于社研所經濟預測模型NiGEM的銷售,,另外一半的收入則來自于英國研究理事會的課題研究費用,,而要獲取這筆研究費用則需要和其他智庫乃至大學科研機構競爭。
英國研究理事會是英國非部門政府機構,,旗下有七個學科類別的理事會,,覆蓋藝術與人文科學、生物技術與科學,、工程與物理科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醫(yī)學研究,、自然環(huán)境和科學與技術設備,。理事會每年投資20億英鎊(約合30億美元)用于課題研究,。
應該說,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經濟預測模型是社研所區(qū)別于其他經濟智庫的特征之一,,也是體現該機構擁有全職學研隊伍的重要標志,,同時相比其他經濟智庫多了一樣創(chuàng)收來源。
有意思的是,,部分獨立經濟智庫的理事會成員乃至大領導,,都喜歡讓“退休老干部”來擔任,如社研所現任所長為前英國央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查理·比恩,,而比恩同時也是英國皇家經濟學會的主席,。故英國獨立智庫在一定程度上是政界和學界的一個“旋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