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證監(jiān)會宣布滬港通的“通車”時間,,兩地市場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提振。顯然,,滬港通“通車”對市場的正面影響還是值得肯定的,。不過,從滬港通的具體規(guī)則來看,,滬港通“通車”初期卻存在明顯不平等性,。 據(jù)相關規(guī)則顯示,未來將保持港股市場單邊“T+0”交易制度,。至于A股市場,,則繼續(xù)采用“T+1”的交易制度。 實際上,,港股市場實施的是“T+2”的交收模式,,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允許投資者在股票尚未到賬的T日及“T+1”日賣出股票,。而在A股市場,,1995年前采用“T+0”的交易規(guī)則。之后,,考慮到市場的投機行為及風險防范能力,,改為“T+1”的交收模式。 有人認為,,“T+0”交易制度會大幅提升市場的投機性,,很可能會重蹈中國證券市場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亂象。這種擔憂可以理解,,但時隔近二十年,,A股市場的容量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總市值從原來的20多億元飆升至如今的24萬億元,,累計增幅相當驚人,。 多年來,A股市場始終存在這樣的問題,即市場容量龐大,,卻出現(xiàn)了新增流動性不足的問題,,最終導致市場的供需關系嚴重失衡。 在滬深市場中,,占比權數(shù)排行前20位的大盤股中,,都是市值龐大的上市品種。其中,,中國石油,、工商銀行及建設銀行三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就超過3.7萬億元,,占滬深兩市總市值比重超過10%,。而在滬深兩市總市值排行前20位的股票中,合計規(guī)模高達9.5萬億元左右,,相當于滬深兩市總市值的30%,、滬市總市值的55%。 在市場容量持續(xù)增加的同時,,因市場缺乏有效的新增流動性補充,,以中石油、工商銀行為代表的超級權重股一直遭到市場冷待,。顯然,,市場僅有的存量流動性基本無法撬動起高達萬億的市值品種。對此,,在以存量資金加上部分新增流動性為主導的市場中,,需要有多種靈活性的工具進行激活。 選擇之一是依靠融資融券等工具撬動容量龐大的市場,。今年以來,,融資融券的規(guī)模增速驚人。按照一般的規(guī)律,,在多頭行情中,,融資融券對市場具有持續(xù)推動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激活市場做多的熱情,。然而,,因融資融券的交易成本偏高,參與者多以中短期操作為主,。因此,,寄望于兩融能夠長期維護市場,難以實現(xiàn),。 還有一種措施是提供大量的新增流動性,,為容量龐大的市場帶來更多新鮮的血液。滬港通的“通車”,實現(xiàn)兩地市場間資金的互聯(lián)互通,,當屬管理層推行的一大舉措,。不過,在滬港通“通車”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分流內地市場流動性的影響,。 除此以外,通過“T+0”交易制度來提升市場資金的利用效率,,進而起到激活市場的功能,,也是一項重要舉措�,!癟+0”交易制度不僅可以激活市場的存量資金,,而且還會促使扭曲的市場制度得到修復。 筆者認為,,恢復“T+0”交易制度已經(jīng)刻不容緩,,管理層可以借助滬港通“通車”契機,對部分藍籌股實行“T+0”的試點,,以促進滬港通下兩地市場交易制度的逐步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