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3日開始到7月20日,,北京市發(fā)改委和市交通委官網(wǎng)開設了“我為公共交通價格改革建言獻策”專欄,,市民可通過網(wǎng)上留言板、郵寄信件,、電話傳真和微信四種方式,,就本市公共交通票價改革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建議。這是本市首次在價格方案形成前公開聽取社會意見,。
北京公交票價被認為“全球最低”——不僅低于天津,、深圳、廣州,、香港等國內(nèi)多個城市的公交票價,,也低于發(fā)達國家的公交票價,近年來,調(diào)整公交票價的壓力越來越大,。調(diào)還是不調(diào)?如果調(diào),,如何調(diào)?調(diào)價后,價格與服務是否配套?成了市民關切的諸多現(xiàn)實命題,。相比于一些地方慣于曖昧的輿論試探,,或不由分說強行推銷,北京市在價格方案形成前公開聽取社會意見,,顯得別具一格,,堪稱制度性創(chuàng)新。
公共交通價格的調(diào)整,,既是攸關點點滴滴的民生細節(jié),,也是關乎公民權利的政治話筒,絲毫不可等閑視之,。在公民意識日益覺醒的時代,,事關公眾利益的命題,唯有拿到桌面上公開討論,,把話筒交給公眾,,通過多個回合的良性互動,才能最大程度形成共識,。公共政策是對全社會的價值做有權威的分配,,權威不是基于話語權,更不是來自高高在上的身份,,而是基于公開透明的自信,,以及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平等博弈——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實現(xiàn)最大公約數(shù),。
以往的經(jīng)驗教訓告訴我們,缺少公眾參與,,由少數(shù)人,、少數(shù)部門制定公共政策,往往經(jīng)不起推敲,,難孚民意,,甚至有的公共政策成了部門利益化的集中體現(xiàn)。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無疑更有利于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由于公眾是公共決策的直接受眾,,公眾的廣泛參與除了能夠減少公共政策的流弊,,確保決策更公平、更可行,還可降低執(zhí)行時遇到的困難,,便于公共政策的有效落實,。沒有公眾的“配合”,再周全的政策也難有生命力;如果迷信于強權推動,,只會導致政府公信力逐漸流失直至殆盡,。
有一個形象的說法是,這是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其實,,在眾聲喧嘩中,有了麥克風不等于聲音就能被聽到,,更不等于聽到了被采納,。北京市公開聽取社會意見,對民意不是形式化的應酬,,也不是施舍性的炫耀,,而是有誠意的制度安排。如市發(fā)改委所言,,開展“我為公共交通價格改革建言獻策”活動,,開門聽意見,目的是在更大的范圍,、通過更多的渠道征集社會意見建議,,使社會各方面能夠參與到公共交通價格改革政策制定過程中來,最終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改革方案,。經(jīng)過此次嘗試,,如果確能利于形成科學合理的改革方案,不妨將在方案形成前向社會公開相關消息,、征集意見建議的方式固定下來,。
此前,對公交調(diào)價已形成了多種代表性的聲音,。有人認為,,價格低廉導致公共交通的環(huán)境和服務品質(zhì)下降,不利于有車族放棄開車轉(zhuǎn)乘地鐵,。也有人認為,,綠色出行就是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漲價與該政策相悖,。還有人擔心,,如果地鐵票價大幅度上漲,會對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造成比較大的影響,。觀點不一,,但可找到結(jié)合點,,即公共交通便民第一。不管怎么調(diào),,價格調(diào)整是共識,,調(diào)整目標讓乘客更舒適也是共識。換言之,,公共交通的價格改革確有必要性,。此次征求意見不是以往那種擊鼓傳花的方式,而是打乒乓球式的互動,,可以預見,,經(jīng)過多輪互動,歧見和沖突將逐漸減少,。
征集社會意見建議仍在進行中,,最終揭開謎底尚需一段時間,公眾的參與熱情令人快慰,。據(jù)報道,,2日上午11:30左右,北京公交和地鐵即將調(diào)價的信息發(fā)布后,,引發(fā)廣大市民關注,,用于征集市民意見的發(fā)改委官網(wǎng)幾乎“癱瘓”,原因是訪問量太大,。這足見公眾對公共交通價格改革的關心,,更顯示了公眾“給點陽光就燦爛”的參與熱情。這也提醒相關部門要盡最大努力呼應民意,,積極采納公眾的合理意見,,以期在良性互動中形成公交價改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