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也被認為是“救市”,,那樓市調控就真的陷入歧途了。因為,,調控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居民不買房,更不是將剛性需求壓制住。如果這樣,,房價高低還與居民有什么關系呢?
5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主持召開住房金融服務專題座談會,,研究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改進住房金融服務有關工作。
會議對如何進一步改善住房金融服務工作提出了多方面要求,,包括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優(yōu)先滿足居民家庭首次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貸款需求,科學合理定價,,綜合考慮財務可持續(xù),、風險管理等因素,合理確定首套房貸款利率水平等,。
這是否也算是“救市”,,有待商榷,。因為,在此前被看做“救市”措施的地方住房政策中,,也包括了一些類似政策,。如果這樣,央行的這一行為,,也應當看做是“救市”,。
顯然,這是對樓市調控太過敏感,、對房價可能再度上漲太過擔心的結果,。事實上,所謂“救市”,,關鍵不在如何依據(jù)市場需求調整政策,,更不在針對居民居住用房出臺鼓勵政策,而在于有沒有鼓勵投機,、鼓勵炒作,、鼓勵抬高地價和房價。
以此次央行提出的住房信貸服務要求來看,,政策的落腳點就是居民的居住用房,,特別是首套房。如果這也被認為是“救市”,,那樓市調控就真的陷入歧途了,。因為,調控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居民不買房,,更不是將剛性需求壓制住,。如果這樣,房價高低還與居民有什么關系呢?
事實也是如此,,從樓市調控開始到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過度注重房價的升降,過度將房價的高低作為衡量調控效果的根本標準,。因此,,導致公眾對此次調控的目標也完全轉移到了房價上。于是,,包括限購,、限價等在內的行政手段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現(xiàn)在調控之中。從表面看,,房價受到了一定遏制,,也出現(xiàn)了小幅下降。實質上,,這樣的遏制和下降,,十分脆弱,。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現(xiàn)反彈,,并有可能出現(xiàn)大幅反彈,。原因就在于,它忽視了政府的責任,,忽視了政府在房價上漲中的作用,。
如果不是地方政府為了政績需要,大搞城市拆遷,,大行土地財政,,房價和地價還會這么漲嗎?退一步講,如果政府從土地上取得的收益,,能夠拿出足夠的部分用于保障房建設,,房價上漲對居民的影響還會有這么大嗎?
問題就在于,所有的土地收益,,都給地方政府用于城市建設。不僅如此,,還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如果沒有土地收益作保證,地方政府就有可能出現(xiàn)嚴重的債務風險,。在這樣的情況下,,房價還怎么可能降呢?用房價來做標準的樓市調控,還怎么能夠成功呢?而隨著地方政府債務的急劇上升,,居民剛性需求被嚴重遏制,,樓市的風險也開始逐步暴露了。如果任憑這樣的局面維持下去,,樓市真的有可能出現(xiàn)崩盤,。而這樣的崩盤,決不是經(jīng)濟規(guī)律造成的,,而是政府行為帶來的,。
在樓市面臨危險的情況下,通過調整信貸政策,、規(guī)范信貸服務,,將剛性需求釋放出來,是完全必須的,,也是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中國的樓市,不能維持只漲不降的格局,,也不能維持只降不漲的格局,。斷崖式降價,,不僅對樓市不好,對整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不好,。
需要把握好的是,,在放松個人住房信貸政策的同時,對地方政府的城市建設沖動,,則需要進一步遏制,。特別是利用平臺公司融資建設的項目,要嚴格控制,,嚴格約束,,切不要給地方政府再萌生發(fā)展土地財政的沖動。
央行召開住房金融服務座談會,,不是釋放貨幣政策松動的信號,,也不是樓市調控退出的信號。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樓市調控政策實質已經(jīng)轉向,,已經(jīng)做出了符合市場經(jīng)濟要求的調整和完善。房價問題需要關注,,但關注的重點不是房價漲了還是降了,,而是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解決得如何。
日前,,遼寧省省長陳政高調任住建部任職,,一定程度上,就是釋放了樓市調控政策轉型的信號,。要知道,,只有將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解決好了,房價才不會成為焦點,,買房難,、買房貴的問題才不會引起公眾的擔心。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約束和規(guī)范好地方政府的行為,,讓地方政府盡快擺脫土地財政的依賴,退出用地買政績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