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媒體報道,,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央組織部近日印發(fā)《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锻ㄖ访鞔_規(guī)定,,“不能僅僅把地區(qū)生產總值及增長率作為政績評價的主要指標,,不能搞地區(qū)生產總值及增長率排名”,、對于“造成生態(tài)嚴重破壞的”,、“盲目舉債留下一攤子爛賬的”已離任的也要追責。
就在這條新聞之下,,同日《新京報》的一篇名為“GDP害死人:湖北副省長落馬后老領導如是說”的深度報道,,為這個新規(guī)作了故事性的解讀。文中,,“待人和善”,、“能干事”的湖北省原副省長郭有明,僅用4年時間就將宜昌的GDP翻了一番,。但這并沒有使宜昌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反而因盲目投資而出現(xiàn)了“三峽全通”這樣的爛尾大項目。故而,,文中的一位老領導長嘆“GDP害死人”,。
這類警示早就有,但無奈GDP已經成了一些地方主政者的荷爾蒙,。一到地方政府換屆,必有地方借債潮,,就是對此最好的證明,,而基建舉債則是高潮中的主角。在今年1月《經濟參考報》的報道中,,“地方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建設投資出現(xiàn)大面積虧損”的現(xiàn)象和“地方政府通過舉債大力推進鐵路公路建設”的事實同時出現(xiàn),,非要在“一級二級公路就可滿足需要”的山區(qū)建高速公路的怪事比比皆是。很明顯,,這是為了拉高GDP而進行的盲目投資,,背后可見地方官的政績沖動。
GDP崇拜肯定要為社會發(fā)展的誤區(qū)負總責,。無論從哪個入口梳理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弊病,,結論都可以在GDP問題上殊途同歸,而權力的過度集中,、不受約束和缺乏制衡,,則實際上為GDP沖動提供了載體。不受約束的權力,,使得地方官員能順利地將地方發(fā)展思路調整到符合個人意志的狀態(tài),,也使得GDP成果能夠順利兌現(xiàn)為個人政績,。
郭有明上馬“三峽全通”的過程就是佐證。決策階段,,“二期,、三期工程開工時,有市領導就開始私下議論,,認為公司擴張過于盲目,,非常危險”,“此后市里就沒再開會討論過三峽全通的發(fā)展,,關于這個公司的事情,,郭有明一個人全盤負責”;項目操作時,“郭有明經常帶著各部門在三峽全通現(xiàn)場辦公;各銀行也被頻繁召集開會,,被要求為三峽全通放貸”,。“沒再開會討論”,,意味著開會只是形式,,所有的職能部門都在為領導的個人意志服務。這其中看不到任何科學決策,、集體領導,,如果公共賦權可以如此隨意地使用,所謂地方發(fā)展的藍圖就會異化為主政官員的涂鴉,。
“以GDP論英雄”的官員考核標準一定要改,,但與此同時,規(guī)范的權力運行機制也亟待建立,。只要是一個人說了算,,就勢必會有中組部通知所說的“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蠻干”。沒有了程序正義,,無論以什么論英雄,,公權都能被拿來遂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