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shù)據中心發(fā)布的中國城鎮(zhèn)化調查數(shù)據顯示,,在全部樣本中,全國約有16%的家庭在最近一波城鎮(zhèn)化過程中遭遇過征地,、拆遷,。
這樣的數(shù)據被報道出來,,或可作為時下遍布城鄉(xiāng)“大拆大建”的一個注腳。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2010年我國家庭戶數(shù)近4.02億,,按上述比例測算,全國有6430萬戶經歷征地,、拆遷的家庭,,再擴展到具體的家庭成員,大拆大建就是近兩億人的集體記憶,,若繼續(xù)擴展到這些人的親戚,、朋友、同事,,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可能被裹挾了進去,。
此前,山西大同的“大拆大建”模式,,曾引起過廣泛質疑,。今年9月6日,云南省委書記秦光榮也提出對昆明城市規(guī)劃建設的六點反思,認為昆明大拆大建等做法是對歷史文化的毀滅性打擊,。
不可否認,,近年來的拆遷,在提升城市建設水平的同時,,也改善了民眾的生活環(huán)境,,不少人甚至在大拆大建中一夜暴富。不過,,從長遠看,,這樣的拆遷“紅利”并不會無休止復制。畢竟城鎮(zhèn)化中部分群體的受益,,對于全民而言并不公平,。城市近郊區(qū)農民可以獲得高額補償,但并不是對農民群體土地利益的普遍性保障,,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有著同樣的溢價價值,。
另一方面,因為征地,、拆遷而產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一些地方政府過于依賴行政強制力,民眾的個體權益往往被漠視,、侵犯,,由此而產生的矛盾,也成為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隱憂,。更何況,,盲目的大拆大建,也嚴重破壞了千百年來人類活動打造出來的城市風貌,、田園圖景及社會生態(tài),。到處林立的塔吊和腳手架讓越來越多的城鄉(xiāng)居民“找不到回家的路”。在城市,,老城迅速被蕩平,,新城迅速崛起;在農村,原生態(tài)的老村不斷消失,。國務院參事馮驥才表示,,過去10年,全國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個自然村,。
一旦毀棄,,再難覓回。有媒體報道,,山東濟南正在原汁原味復建2002年被拆除的老火車站,。拆的時候不假思索,建的時候振振有詞,一拆一建,,讓人悲哀,。祖屋沒有了,故鄉(xiāng)消失了,,城市越來越陌生……經歷了這么多年的折騰,,我們會給后代留下怎樣的歷史記憶。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防止盲目的大拆大建,,要切實傳承好歷史文脈,。農村決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城市鄉(xiāng)村不是權力隨意揉捏的模型,,民眾想要“詩意的棲居”,,或者說安居,不能靠速度,、規(guī)模這些“現(xiàn)代化”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