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指導意見》,意見再次明確,,將嘗試由民間資本發(fā)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
目前,,中國銀行業(yè)主要以國有資本主導,,其中包括了5家國有商業(yè)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137家的城商行以及224家農商行等。可以說,,單從數量層面而言,,中國銀行業(yè)體系似乎已經比較合理,甚至有觀點認為,,銀行業(yè)壟斷完全站不住腳,。不過,這些銀行絕大部分屬于國有性質,,真正能向國有大行叫板的,,完全由民間資本掌控的銀行,僅有民生銀行一家,。
在國有銀行的主導之下,,一方面,中小企業(yè)很難得到融資機會,,例如民生銀行主營50萬到500萬的小微企業(yè)貸款,,其他國有大行是不屑做的,國有大行的貸款,,多大量集中投放在“鐵公基”項目,。另一方面,銀行業(yè)的服務質量令公眾不滿,,根據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的調查,,“服務收費、網點布局與設施設備,、服務態(tài)度,、產品銷售以及銀行卡”等幾大方面,民眾滿意度最低,,也是各類意見和投訴最多的,。而諸如銀行排隊時間過長、沒有配備廁所難“方便”等問題,,更是早已成為銀行服務的“老大難”,。
在服務收費上,目前,,商業(yè)銀行列出的收費項目已多達3000種,,一些銀行的各種手續(xù)費收入占據了凈利潤的大頭。監(jiān)管部門多次準備出臺標準化的商業(yè)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但至今進展緩慢,,像掛失費、小額賬戶管理費這樣早該取消的收費項目,,依然大行其道,。
民營銀行在收費方面顯然做得要好不少,。以民生銀行為例,其收費項目與其他銀行相比是最少的,。其大股東史玉柱曾披露,,他曾與民生董事長董文標交流,民生2012年數百億利潤,,銀行收費這塊收入才兩億多,,完全可以取消這些收費。董文標對此深表同意,,但他同時表示,,如果民生這樣做,其他的銀行會來找他算賬的,,所以他不敢干,。
可見,在國有銀行的主導下,,即便民營銀行想進行服務的創(chuàng)新,,給消費者更多實惠,也得看國有銀行的臉色行事,。民營銀行與國有資本主導的銀行相比,,其服務意識更符合現代服務業(yè)的大方向——儲戶應是銀行的上帝,而現在恰恰相反,,銀行卻像是儲戶的上帝,。可以預見,,如果這一次民營銀行開放步伐加快,,更多民營銀行涌現,競爭之下,,許多收費項目自然會減少,。
可見,缺少民營銀行的競爭,,是實體經濟缺血,,銀行業(yè)服務水平不高,、金融產品質量偏低的直接原因,。民營銀行如果能夠打破國有銀行的絕對強勢,將能帶來充分競爭,,民營資本出于利益考量,,有望成為行業(yè)攪局者,攪動一池春水,,激活銀行業(yè)的活力,,提高創(chuàng)新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大幅提高銀行業(yè)的綜合競爭力,,才能為民眾帶來更高水平的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