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錢荒”,,換個說法,,就是銀行手頭資金入不敷出,吸收的資金跟不上“揮霍”,,業(yè)務擴張?zhí)�,。最終出現這種局面,,可以說是銀行咎由自取,而銀行在業(yè)務經營上敢把步子邁大,,和此前盈利持續(xù)高速增長不無關系,,2011年、2012年商業(yè)銀行凈利潤就超萬億,,賺錢賺到不好意思,。 雖然錢賺得多,卻不能說銀行盈利能力強,,一大部分是存貸息差大這一“政策紅利”的結果,。事實是,2012年銀行利潤增速放緩,,其中四大行的增速更是上市以來最差的一年,,五大行年報顯示,其不良貸款總額已達到3274.84億元,,占了凈利潤總額的近42%,。種種跡象顯示出,銀行的好日子似乎走到頭了,,近期的“錢荒”應是個較為明顯的信號,。對此,銀行應該提高風險控制能力和經營水平,,而在政策上,,則應該在這方面推銀行一把,比如加速利率市場化,。 面對近期的“錢荒”,,市場對于降息和降準的呼聲越來越大,降息應是要促使閑散資金流向銀行的理財產品為銀行注血,,同時也可以為企業(yè)降低還貸壓力,、提高償債能力,而降準可以減少存款準備金繳納則等于是直接給銀行補充資金,。幸好央行仍然淡定,,不為所動。反之,如果央行為銀行救急,,則有被綁架的意味,,并不公平,也無益于提升銀行的競爭力,。 此時,,更應當給銀行以明確的信號,,告訴他們要自己想辦法,,應該提升自身的經營能力、競爭水平,。以此為契機,,加速利率市場化就不失為一個不錯的辦法。利率更大程度的市場化,,可以讓銀行提高存款利率來吸收資金,,同時,經營成本的提高,,貸款利息的降低導致盈利減少,,會倒逼銀行降低經營成本,同時在業(yè)務擴張上更謹慎,,如在貸款上會更加保守,,加強對目標企業(yè)財務、還貸能力的審核,,使錢流向盈利,、還貸能力都更強的企業(yè)手里,提升資金的利用效率,,對整體經濟的發(fā)展不無益處,。 總之,“錢荒”是銀行自己造成的,,應該由他們自己搞定,,即便要付出較大的代價,也是銀行應有的經驗教訓,,不能讓銀行總指望“父母”幫助解決問題,,應該促使其加速成長,更大程度地為經濟,、社會服務,,而不是持續(xù)扮演著“吸血鬼”的角色,廉價吸收公眾的資金又讓眾多企業(yè)為銀行打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