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一則極為簡短的消息,引來微博上的廣泛轉載和追溯:記者從中央紀委獲悉,,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這則消息含標點符號在內只有43個字,,但它的含金量卻不低。 因為在5個月前的去年12月6日,《財經(jīng)》雜志副主編羅昌平在微博上實名舉報劉鐵男,,舉報其“涉嫌偽造學歷、與商人結成官商同盟”,,同時還詳細披露了劉鐵男與中國商人倪日濤涉嫌官商結盟,,騙取巨額貸款的內幕。 很難說這兩則消息有什么直接關聯(lián),,也很難說舉報的內容,,就是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的內容。然而,,公眾并不這么看,,看到劉鐵男被查的消息,公眾的第一反應,,就是上述微博舉報的結果,,至少也是第一誘因。 的確,,在這個自媒體時代,,被人用實名的方式,,用事實披露的辦法揭底,引起輿論高度關注,,如果僅僅用如同當初國家能源局“對劉鐵男的舉報純屬污蔑造謠,,正在報警”的簡單辟謠辦法,顯然不能服眾,。因為面對這種“實名+事實”的舉報,,只有用事實來回應,才能平息公眾的猜疑,。 如果說劉鐵男的被查與這一舉報直接關聯(lián),,那么,顯然中央采取的是用“做”來代替“說”的回應方法,。盡管這中間5個月左右的時間,,會引來一些猜疑和不信任,但這一查處的行動不僅會打消這些疑慮,,也會令公眾理解反腐的用心,,進而能更好凝聚反腐正能量。 反腐不是小孩過家家,,微博上你說他有問題,,他就一定有問題,有沒有問題你都必須得回應,。所謂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同時不能打草驚蛇諸如此類,,在實際中的操作,,遠比對輿論的回應要來得復雜,甚至驚心動魄,。劉鐵男被舉報5個月后的被查表明,,我們不僅對中央的反腐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就在4月19日,,國內各重點網(wǎng)站同步推出網(wǎng)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鼓勵網(wǎng)民依法如實舉報違紀違法行為,。中紀委監(jiān)察部,、中組部、最高法,、最高檢以及國土資源部的舉報中心,,則主動與各大主要新聞網(wǎng)站“架橋”。正如反腐專家李永忠所言,,這表明“網(wǎng)絡反腐正逐步納入到制度反腐體系之中,,成為現(xiàn)行權力監(jiān)督制約體制的有力補充”,,鼓勵和規(guī)范網(wǎng)絡舉報,目的正是為了凝聚反腐的正能量,。 在這個意義上,,劉鐵男被查,正是反腐正能量作用的結果,。盡管這不是直接緣于規(guī)范網(wǎng)絡舉報,,但可以說是規(guī)范之后的第一起案件,因而也具有繼往開來的意味,。不規(guī)范之前的舉報,,照樣有一起查一起。規(guī)范之后的舉報,,目前還沒有直接的案例可循,,但我們期待和相信劉案乃是一個發(fā)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