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yè)的身份問題再次引起眾議,,提起“偽洋品牌”,,不由讓人聯想起那些為牟取暴利而采用不道德或違法欺騙手段的商家,其中不乏假冒偽劣產品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而“代工”,,在國人眼中更是“山寨”、不正規(guī)加工作坊的代名詞,。 當“偽洋+代工”與奶粉聯系起來,,難免成為大家口誅筆伐的對象,。但在今天消費者對進口奶粉
“一邊倒”背景下,巨額利潤驅使越來越多偽洋品牌涌現是不難理解的,。 關于“偽洋”之爭,,實際就是產品品牌身份的討論。嬰幼兒奶粉最重要的是產品安全,、合格,、有品質保證,而揪著奶粉“偽洋”小辮子不放,,實際上背離了消費者對奶粉安全,、有品質追求的初衷。 造成今天進口奶粉行業(yè)“亂象叢生”最根本的是原因缺乏對產品來源以及企業(yè)宣傳的有效管理,,缺乏對投機行為的有效監(jiān)管,,這讓很多品質優(yōu)秀的企業(yè)蒙受不白之冤。如果相關部門能夠提高準入門檻,,能夠對企業(yè)海外生產信息詳細了解,,那么就可以在紛繁復雜的市場上去偽存真。 “代工”本身是推動國際貿易互補發(fā)展,,實現分工國際化的一種商業(yè)合作模式,,是各國企業(yè)普遍使用的一種做法。代工在嬰幼兒奶粉中也是普遍現象,,包括雅培,、惠氏、可瑞康等品牌無一例外,。筆者認為,,目前國內嬰幼兒奶粉代工引起爭議最大的,并不是代工本身,,而是通過代工為產品塑造一個身份,,甚至部分企業(yè)提供了虛假信息,有意冒充“真洋”奶粉,。 目前國內代工奶粉大多是在國外注冊牌子,,再找其他企業(yè)代加工,然后運回國內銷售,。主要方式有三種:第一類是使用國外奶源在國外加工,,理解為進口奶粉;第二類是使用國外奶源在國內加工,,宣傳是進口奶源,;第三類則是在注冊洋品牌之后,卻使用國內奶源在國內加工,品牌雖然洋,,但東西卻是地地道道的國產,。 在筆者看來,第一種應該理解為進口奶粉,,而第二,、三種均應屬于國產奶粉,包括雅培,、惠氏在國內罐裝產品應屬于國產奶粉,,而海外生產灌裝屬于進口奶粉。由于劃分不清,,加上對企業(yè)宣傳管制不嚴,,才讓一些“不法分子”鉆了空子。 跳出這個爭論的怪圈,,無論是真洋還是假洋,,是代工還是真加工,對于嬰幼兒奶粉來說,,安全,、可靠的產品才是最根本的。純進口奶粉,,無論是外資資本還是中國投資,,他們都是用同樣進口奶源、海外加工,,同樣接受海外所在國食品安全多重檢驗,,運回國內同樣接受海關,、質檢的檢測,,因此,真假洋品牌,、代工與否的爭論實際上是毫無意義的,。目前,光明,、伊利,、雅士利已經在海外建廠,而紐瑞滋,、澳優(yōu),、娃哈哈進一步深化與當地企業(yè)合作關系。從長期來看,,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外企業(yè)加深合作,,關于國產奶粉、進口奶粉的劃分也將變得越來越模糊,以至于最終消失,。 5月1日
《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jiān)督管理辦法》開始生效,,洋奶粉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將進一步提高。相信在此辦法的配合下,,國內有關部門將加強對海外奶粉生產,、品牌等信息掌握,提高監(jiān)管水平,,同時對國內現有進口奶粉進行大的清理,,將那些存在的和要進來的不法投機分子剔除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