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2時15分,,萬家利B突遭大筆賣單砸盤,,短短半小時,,跌幅由1%左右放大到2.84%,,當天成交額達9975萬元,相較此前每日900多萬元的成交額放大10倍,;4月16日,,萬家利B直接低開4.58%,收盤反漲1.58%,。價格大幅波動的背后,,是市場傳聞其明星經理鄒昱被調查。 針對市場傳聞,,4月17日萬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fā)布聲明,,強調鄒昱是因個人行為正在被公安部門調查;對鄒昱的調查與本公司無關,,與本公司其他人員亦無關,。 但是,這樣的聲明無法為市場和投資者徹底釋疑解惑,,有不少媒體紛紛猜測鄒昱被查原因,,一個普遍的猜測是鄒昱涉嫌“代持養(yǎng)券”違規(guī)操作。 萬家利B基金的母基金是萬家添利,,其實是個分級債券型基金,,封閉期三年,,主要投資于固定收益類品種;該基金的基金份額劃分為添利A(穩(wěn)健收益級)和添利B(積極收益級)兩級份額,,約定添利A在封閉期內年收益率為一年期銀行定存利率加上1.1%,添利A自基金合同生效日起每滿半年開放一次申購贖回,;在基金凈資產優(yōu)先分配予添利A基金份額的本金及約定收益后,,萬家添利的剩余凈資產再分配予添利B份額。也就是說如果萬家添利賺得少,,還不夠添利A分,,甚至要由添利B出血補足;賺得多,,刨掉添利A分的,,全部由添利B來分。 去年12月份,,添利A份額第三次開放申購與贖回,,此次添利A凈贖回7億多份額,但添利A與添利B的份額配比為1.477:1,,添利B仍然具有一定的高杠桿效應,,而這其實就是添利B價格對有關消息更為敏感的原因。 所謂“代持養(yǎng)券”,,是基金持有某債券并看好它,,但急需資金,于是將現(xiàn)券賣給其他機構,,同時約定將來某個時間,,以比原價稍高點的價格買回該債券,這其實是基金變相向對方融資,。以買回債券的期限進行劃分,,期限較短的稱為“代持”,不斷滾動續(xù)作,、期限長達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的稱為“養(yǎng)券”,。這種操作放大了基金運作的杠桿效應。如果基金持續(xù)受到追捧,,投資者不斷申購,,那么基金有了后續(xù)資金的支持,完全可以將其他機構
“代持養(yǎng)券”按時買回,;反之,,若基金發(fā)生份額持續(xù)萎縮等情況,就可能造成因后續(xù)資金鏈斷裂使得養(yǎng)券難以按時接回的違約狀況,。 雖然市場關于鄒昱被調查是因為其操作的“代持養(yǎng)券”崩盤所致,,但是筆者以為,,既然是公安部門介入調查,那就可能涉及刑事責任,。按刑法,,刑事犯罪既包括操縱證券罪、受賄罪,、內幕交易罪,、編造證券虛假信息罪、挪用資金罪等涉及金融經濟方面的犯罪,,也包括其他比較普通的人身傷害等刑事犯罪,,到底是哪一種,這可不好猜,。單純的“代持養(yǎng)券”及資金斷裂,,或許還不至于公安機關介入調查,刑法似乎也找不到相應罪名,。 萬家基金公司發(fā)布聲明,,應該盡可能打消投資者尤其是普通投資者的疑問,如果不能釋疑解惑,,普通投資者還是可能在錯誤傳言下做出錯誤的交易決策,,而對于信息靈通者則可逆向交易撿個紅包。按《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基金若發(fā)生“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受到監(jiān)管部門調查”等重大事件,信息披露義務人應予以公告,;另外,,任何公共媒體中出現(xiàn)的或者在市場上流傳的消息可能對基金份額價格產生誤導性影響或者引起較大波動的,也應立即對該消息進行公開澄清,。這些規(guī)定無疑都是正確和必要的,,可惜的是,其中并沒有規(guī)定信息披露應該具體細化到什么程度,。 信息披露或公開澄清,,如果仍然需要投資者絞盡腦汁去猜,這樣的信息披露效用就存疑,。筆者認為,,基金信息披露還是莫打啞謎,還是直接一點為好,,而有關規(guī)章制度也最好能明確細化信息披露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