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年,中國貨幣投放經歷了持續(xù)快速增長的過程,,中國的貨幣深化程度迅速提高,,并躍居世界前列。2008年,,中國的貨幣深化指標(M2/GDP)為150%,。2012年,這一指標上升到了190%,,而同期美,、歐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深化指標略超60%,陷入流動性陷阱30余年的日本為110%,。幸運的是,,中國快速增長的貨幣并沒有造成現實的價格壓力。雖然貨幣持續(xù)寬裕的情況,,造成了中國強烈的通貨膨脹預期,,但中國經濟的高通貨膨脹現象并未真正出現,除了經歷個別年份的溫和通脹時期外,,中國物價水平整體上成功地保持在低水平平穩(wěn)運行,。貨幣的快速增長,并沒有在商品世界造成價格暴漲現象,。
從貨幣體系自身運轉情況看,,中國貨幣規(guī)模近幾年的快速上升,并沒有在國內造成貨幣流通速度的下降,。貨幣流通速度無論從長期還是短期看,,都是緊密跟隨經濟狀況變化的,即經濟繁榮和上升時期,,貨幣流速提高,;經濟下降和低迷時期,貨幣流速減少,。衡量貨幣流通速度的貨幣乘數,,在2008至2012年間一直處在3.7至4.4之間,雖然比之前有所下降(2001至2007年間平均約為4.3),,但仍屬正常區(qū)間范圍,。從商品交易規(guī)模上看,社會零售名義交易總額增長和M2增長基本一致,�,?梢�,,中國這幾年快速增加的貨幣并沒有閑置下來。
貨幣在快速上升的同時,,并沒有閑置下來,,而商品價格上漲又相對溫和,這說明中國過去快速增長的貨幣在非商品世界里找到了出口,。在經濟系統(tǒng)中,,與商品世界并列的是資產部門,可見中國過去快速增加的貨幣大都擁到了資產世界里,;而對中國來說,,資產世界最重要的組成部門是房地產。與商品世界里過多貨幣追逐過少商品必然造成商品價格上漲一樣,,過多的貨幣集中在資產領域也必然推動資產價格的上漲,。由于資產天然具有的金融屬性和投資屬性,貨幣寬裕對資產價格的推動作用尤其明顯,,中國房價屢調屢漲的歷史事實多次證明——貨幣不收,,房價難降!
持續(xù)快速的貨幣增長,,使樓市長期浸淫在一個寬裕的貨幣環(huán)境中,。即便在信貸渠道受到行政控制,憑借信托,、理財等表外渠道,,房地產經營領域的資金面也從未受到過根本性沖擊;除了增加融資操作的復雜性和資金成本外,,資金面持續(xù)緊張局面從未出現過,。在充裕的資金環(huán)境下,資產泡沫具有自我強化機制,,除非貨幣增長出現拐點,,泡沫不會破裂。因此,,如能在貨幣仍處上升期或平穩(wěn)時期,,強行將資金從泡沫資產中擠出,那么中國經濟前途中的一個大風險隱患就能得以排除了,。
在持續(xù)的樓市調控政策影響下,,資金流向房產領域的進程,發(fā)生了由減速到停止的轉變,。從2010年4月“雙限”(限購,、限貸)的出臺開始,樓市的資金流入多次被踩剎車,資金進入樓市速度明顯下降,;2013年3月“國五條”出臺后,,不僅讓樓市外猶豫不決的資金放棄了進入的念頭,而且還對原本已處樓市中的資金產生了明顯的“逼擠”效應,。從現象上看,,樓市尤其是二手樓市場成交旺盛,但接盤者已基本為剛需,,投機者已很少,。筆者認為,目前貨幣已經開始從樓市流出,。
從樓市流出的資金會流到何方,是我們更為關心的問題,。從樓市流出的資金到何處去,,其實和這些資金從哪里來有關。一般說來,,流入樓市的資金主要有兩大來源:專業(yè)投資資金和實業(yè)轉移資金,。專業(yè)投資資金是指原先就流通在資產領域里的資金,如各種在股票等資本市場,、私募股權市場等投資領域騰挪的資金,,這些資金流動性極強,是推高樓市等資產價格的主力,,流動最為活躍,,對各種影響因素的敏感性也最高。樓市受限后,,這類資金會很快撤退,,但仍會在其他投資領域流動,部分會進入股市,。實業(yè)轉移資金是指那些因前幾年實業(yè)難做,、經營環(huán)境變差,而為樓市投資的高收益所吸引的資金,。這類資金的未來流向深受宏觀環(huán)境影響,,如果未來實業(yè)經營環(huán)境好轉,大部分還是會回流到實體經濟中,。少部分來自儲蓄的資金在樓市投資機會不再有吸引力的情況下,,會回到銀行體系。
綜合而言,,無論是流入股市還是流入實業(yè)和銀行系統(tǒng),,為樓市持續(xù)調控政策所逼出的資金,前者會因有利于直接融資發(fā)展改善實體經濟的金融環(huán)境,,后者則會直接或間接地回流到實體經濟,,從而提高了中國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運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