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外匯市場出現了諸多令人關注的事件,如日元和歐系貨幣同時貶值,、全球潛在的匯率戰(zhàn)以及美元走強等,。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人民幣匯率,,因為對不同事件的不同解讀,,會影響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到底是什么力量能夠最終決定人民幣匯率,?這似乎超出了經濟學的解釋框架,,因而也預示著在匯率政策的選擇上,需要有更多維度的考慮,。 2013年伊始,,人民幣匯率延續(xù)了去年9月份以來持續(xù)升值的態(tài)勢,截至1月中旬,,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達到了6.2136的歷史新高,。但此后的1個月,人民幣開始小幅貶值,。到2月18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24,回到了去年12月中旬的水平,。進入3月,,人民幣匯率重新進入升值通道。在境外遠期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走勢和境內的即期市場走勢完全相符,。在經歷了2月份短暫的貶值預期后,目前香港12個月的人民幣NDF市場中,,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重新呈現出升值趨勢,,甚至又創(chuàng)出了新高。 一般我們在分析人民幣匯率的走勢的時候,內部因素主要是看國內的宏觀經濟走勢,、貨幣政策和進出口的情況,;外部因素主要是國際經濟金融政策和由此引發(fā)的全球資本流向。從近兩三年分析人民幣匯率的情況看,,內外部因素的變化基本一致,,最終的結論基本沒有爭議。比如去年9月份人民幣升值,,就和國內經濟筑底企穩(wěn),、發(fā)達國家繼續(xù)實施量化寬松政策相關,二者的指向均是人民幣升值,。而回顧2011年人民幣突然貶值,,也和國內經濟開始走弱,貿易順差收窄,,全球資本回流發(fā)達國家有關,。 如今面對人民幣在歷史高位震蕩但螺旋上升的走勢,我們從國內的經濟形勢中并沒有發(fā)現特殊的端倪,,因為中國經濟企穩(wěn)回升的利好消息早在去年外匯市場中得以體現,。外部因素倒是值得關注,但最主要的兩個因素之間卻發(fā)生了沖突,。 一是全球潛在的匯率戰(zhàn),。日本安倍政府上臺以后,將通貨膨脹目標從1%提升至2%,,并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其目標直指日元匯率。去年9月以來,,日元兌美元匯率已經下跌了近20%,,而日經225指數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上漲了30%。 一個主要國際貨幣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大幅度貶值近20%并因此獲益,,必然會引起世界各國的連鎖反應,。再者,由于今年2月的G20會議沒有認真對待日本操縱匯率的議題,,一些和日本經貿往來密切的新興經濟體,,甚至英國及歐元區(qū)各國在經濟仍未走出困境的情況下,也開始考慮延續(xù)或者加大寬松貨幣政策的力度,,讓本國貨幣走弱,。由此推論,人民幣必將升值無疑,。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因素是美元走勢,。進入2013年以來,,美元開始持續(xù)走強,截止到3月29日,,美元指數(DXY)達到83,,較年初上漲近4%,,是近9個月以來的新高,。這一輪的美元上漲可謂獨領風騷,實現了對歐元,、英鎊,、日元等其他全球主要貨幣的全線上漲。 和年初相比,,美元兌歐元,、英鎊、日元分別上漲了3%,、8.5%和6%,。2010年年中,美元也曾出現一輪上漲的行情,,在2010年6月初時,,美元指數曾達到過88的水平,較2009年9月出現的76的最低點,,上漲超過15%,。從這一點判斷,人民幣應該貶值,,至少不應該又在3月創(chuàng)出新高,。 在這種情況下,對人民幣走勢怎么看,,對人民幣走勢的原因如何分析,,有兩點值得我們考慮:第一,如何理解和研判人民幣未來的走勢,;第二,,我們應作出怎樣的政策選擇。 對于第一個問題,,現實已經給出了答案,,即人民幣仍處在升值的通道。全球的潛在匯率戰(zhàn)在推動人民幣走強方面自不必說,。需要解釋的是,,美元走強實際也并不意味人民幣的走弱,這和此次美元強勢的背景關系密切,�,;仡櫄v史,,2010年出現的美元上漲,主要是歐債危機全面爆發(fā)以后,,全球資本出于避險的需要回流美國造成的,,美元作為全球主要錨貨幣的避風港效應較為明顯。 這一次美元升值主要和美國經濟基本面關系密切,。由于美國出現了經濟的持續(xù)復蘇,,全球資本為了追求更大的投資回報而選擇了回流美國資本市場,造成美元升值,。這表明,,全球資本仍然傾向風險較高的投資,只不過這一次美國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從避風港變成了投資天堂,。 我們從新興市場資本流入的情況也能得到佐證。今年前兩個月,,新興經濟體的股票市場資本凈流入已達到376億美元,,為2008年以來最大規(guī)模。全球資本流向的動因沒有發(fā)生變化,,意味著資本流入仍將在未來推動人民幣走強,。再把時間拉長一點,如果美國經濟能夠保持復蘇勢頭,,今年四季度美聯(lián)儲就可能選擇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屆時美元很可能真正進入一輪“強美元”周期。 不過,,在其他貨幣走弱的情況下,,美元強勢一定會影響美國經濟的回暖勢頭。到時候,,美國迫使與其經貿關系密切的經濟體,,比如中國的貨幣升值的概率就會增加,人民幣也許就又要被迫升值,。 此外,,我們還要注意,國內的人口紅利已經開始消退,。這意味著在過去的很長時間內,,由于中國勞動力充足,低工資抑制了通貨膨脹,,進而緩解了匯率上升壓力的情況可能被逆轉,。伴隨著勞動人口開始減少,因為工資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就會傳導至匯率,,這種潛在的升值壓力不容忽視,。 經過上述分析,,第二個問題的結論較為明確。我們認為,,盡管去年4月央行擴大了人民幣兌美元的浮動空間,,標志著市場力量在匯率決定中的作用在加強,但是保留干預的權力仍是適當的,。情況似乎也是如此,。 我們知道,2013年1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為6837億元,,是2012年12月的5倍,,比2012年全年外匯占款新增規(guī)模4946億元還要高,,也是外匯占款有記錄以來最大月度增幅,。盡管這里有因為年末的季節(jié)性因素,企業(yè)和居民換匯意愿上升的原因,,也和央行又開始干預外匯市場不無關系,。2月份人民幣突然回調貶值已經說明了一切。 我們也認為,,在今年的貨幣政策中,,適當保留干預手段完全應當的,甚至人民幣小幅貶值也應該是一個政策選項,。畢竟,,人民幣匯率仍應該維持穩(wěn)定,這有利于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人民幣國際化,,較大的,、單邊升值不足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