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江蘇等地加緊出臺了新的房屋信息查詢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對
“輸入人名查詢名下有多少套房”的“以人查房”方式專門作出約束,。站在保護隱私和商業(yè)機密的角度分析,,嚴控“以人查房”,避免住房擁有者的個人隱私和商業(yè)機密被泄露,,甚至對當事人正常的生活造成不良影響,,自然是應當的,也是必需的,。
但是,,在住房信息沒有公開,還在“神秘”中隱藏著許多骯臟交易,、骯臟行為的情況下,,過度強調對隱私和商業(yè)機密的保護,而忽視住房在建設,、分配和購買過程中的問題,,讓各種違法亂紀、貪污腐敗行為在住房信息的
“神秘”中找到藏身之處,,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是否也該好好反思呢?
也許,,近一段時間以來的“以人查房”事件,,確實給個別人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與影響。廣州68歲的“房嬸”李蕓卿,,其名下購房資金都來自父輩遺留房產的拆遷補償款等合法收入,,并無違法違紀現象,。從這個層面來看,“以人查房”確實需要加以控制,。但是,,也不要忘了,正是“以人查房”,,讓那些通過非法手段,、腐敗行為獲得相當數量房產的
“房叔”、“房妹”,、“房姐”們,,也得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僅如此,,還暴露了有關方面在戶口管理,、身份證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是否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正面作用與效果呢,?
雖然在目前的社會環(huán)境和公眾心理下,,也存在一些非理性、非理智,,甚至是非法獲取他人信息,、利用獲得的他人信息違法亂紀等方面的行為。但是,,從總體上講,,公眾通過“以人查房”的方式,搜索和了解他人的住房信息,,還是為了追求在住房分配和供應方面的公平,、公正、公開,、透明,,而不是心理“不平衡”。如果有關方面能夠順應民意,,早一點將住房信息公開化,,讓輿論和公眾能夠比較方便地了解和掌握整個社會的住房分布情況,特別是掌握一定實權的人的住房信息,,就不需要以這種不太“友好”,、不太“光明”的手段。而違法亂紀,、貪污腐敗者,,也就不能在住房信息的“神秘”中從事各種違法亂紀和貪污腐敗活動。
筆者承認,在法制建設比較完善的國家,,確實對“以人查房”控制得非常嚴格,,甚至對惡意通過“以人查房”手段侵犯他人隱私權和商業(yè)機密的行為,予以嚴厲懲處,。前提是,,這些國家的住房信息公開也做得很完善、很到位,。特別是對官員的住房信息,,更是與財產公開緊密聯系在一起,公眾隨時可以通過正常的途徑,,了解和查詢到相關人員的住房情況,,從而對這些住房的合法性、公正性,、合理性作出準確判斷。一旦發(fā)現問題,,及時向有關方面投訴和舉報,,避免出現暗箱操作、私下交易,、違法亂紀,、貪污腐敗等總量的發(fā)生。
也正因為如此,,有些地方在住房信息沒有有效公開,,公眾無法通過正當渠道了解住房分配和使用情況,有權,、有關系者可以通過非正當手段獲得不符合住房分配政策與條件住房的情況下,,先將公眾的知情權加以控制,而遲遲不對公眾強烈要求推廣的住房信息公開工作向前推進,,甚至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進行辯解與搪塞,,又如何能夠讓公眾接受呢?這樣的政策和做法,,又豈能不激起公眾的反對和炮轟呢,?
要想讓公眾不再通過
“以人查房”方式了解住房信息、挖掘住房分配與供應方面的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住房信息不再
“神秘”,,讓包括官員在內各類人士的住房信息公開化,并通過“以房查人”方式可以很方便地掌握住房的分配和供應情況,,自然就不再需要再采取“以人查房”手段了,。如果能夠以此為契機,將官員財產公開工作向前推進,讓每名官員的財產都能暴露在陽光下,,接受社會與公眾的監(jiān)督,,所有可能出現的不“光明”、不“友好”行為,,也就可以大大減少,。如果哪個人執(zhí)意要去侵犯他人的隱私和商業(yè)機密,還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
所以,在“以人查房”問題上,,不能本末倒置,、輕重不分,而應當首先看到問題的本質之所在,,把該做的工作與堵漏洞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