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趙本山之后,中國又一個地方因為一個文化名人而一夜躥紅,。當年趙本山小品中的一句“去趟大城市鐵嶺”,,讓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卻盛產(chǎn)“二人轉(zhuǎn)”藝人的東北小城市知名度暴漲。 如今,,莫言的老家山東省高密市也正因為出了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而進入一種高熱的狀態(tài),。一種類似“朝圣”的情緒,正在高密蔓延,。一同受到青睞的不只有莫言居住過的5間破舊的土坯房,,甚至還有莫言家地里種的山藥豆、胡蘿卜,。游客們說,,這可是莫言地里種的蘿卜啊,!吃吧,,明年咱也得個諾獎。 趙本山與莫言,,看似文化的兩極,,一俗一雅——一個是民間藝術的代言人,一個是高雅文學殿堂走出來新科貴人,。在地方形象宣傳上所起的作用卻可謂異曲同工,。只不過本山傳媒本身做的就是吸引眼球賺錢的買賣。而莫言想的是如何寫出更好的作品,。前者需要更多的喧囂,,后者需要的是沉心靜氣。然而無關他們的想法,,他們都或主動或被動地被人“消費”著,。 莫言已成為高密的文化標簽,諾貝爾文學獎的降臨讓這座小城陷入狂喜,。不只是民間的熱情,,也有地方政府的推動�,?陀^分析,,名人故里經(jīng)濟一直是一種特有的現(xiàn)象,名人效應的確在帶動地方經(jīng)濟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這也是不管是諸葛亮故里,,還是趙云故里的名號,都能引發(fā)一些地方爭搶的根本原因。但是很多事情還不好說,。據(jù)報道,,當?shù)氐囊粋管委會雄心勃勃地推出了“弘揚紅高粱文化,打造半島特色旅游帶”的計劃書,,項目預計投資6.7億元,,要以每畝地補貼1000元的方式,種一萬畝紅高粱,。僅這一項就要先投進去1000萬元,。 再現(xiàn)莫言筆下一眼望不到邊的血色高粱,將是怎樣一個動人的場景,?又能吸引多少“朝圣”的人群,?然而這筆錢從哪里來?當?shù)厝诉沒想清楚,。旅游業(yè)的紅火帶來的收入,,能否彌補農(nóng)民改種紅高粱的損失,也還是個未知數(shù),。 更重要的是,,這個計劃的全部實現(xiàn)預計要花上三年時間,。就算管委會的人再急,,紅高粱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長出來。而“莫言熱”又能持續(xù)多久呢,? 對此,,莫言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認識。事實上,,獲獎后他深感壓力,,在他看來“莫言熱”可能一個月就過去了。這也許有些自謙,。但是持續(xù)一個月,,還是一年?不只取決于這一事件的意義與價值,,很多時候,,更與當事人的態(tài)度有關。就如莫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的,,“得獎會在一段時間內(nèi)讓世界的目光更多關注中國當代文學,,應該會發(fā)揮一些比較積極的作用。但這個作用也不可高估,,因為文學是一個相對落寞的領域,,不可能像電影或其他的媒體,能夠吸引那么廣大的觀眾�,!� “莫言熱”所帶來的商機能持續(xù)多久,?如何維持?把這件事想清楚,,遠比倉促之間投資大項目來得緊迫,。然而,我們在“莫言熱”里看到了一些喧囂與浮躁,。利益的鏈條正引動著方方面面亢奮的神經(jīng),。甚至“慈善藝人”陳光標,在給被砸的日系車主送車之后,,要給欲在北京買房的莫言送別墅,,更讓事情變了調(diào)兒。不管從哪方面來看,,莫言也跟扶貧對象差著十萬八千里,!他所說的,在京買不了大房子,,更多的也在于調(diào)侃,。然而,“伴名人”所產(chǎn)生的宣傳效應仍然讓一些人在“消費莫言”的路上走得遠了,。 對于莫言而言,,高密是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據(jù)說,,“回到高密,,莫言喜歡背著手趕大集。逛市場的時候看到糧食一定要摸兩把,�,!辈恢乐Z獎之后,莫言走在高密街頭,,還能不能享受到如此悠閑的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