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不久前出臺“直接貨幣交易”計劃,將從二級市場購買歐元區(qū)債務國債券,規(guī)模不設上限,。此舉獲歐洲各界普遍好評,,全球股市隨之反彈,似乎給歐洲帶來走出債務危機的曙光,。 歐洲央行在債務危機中扮演的角色頗有爭議。歐洲央行向來以物價穩(wěn)定為首要政策目標,債務危機爆發(fā)后在購買債務國債券方面保持謹慎,,以防貨幣供應量增加導致通脹加劇。有輿論批評歐洲央行墨守陳規(guī),,不愿像美聯儲一樣扮演“最后貸款人”角色,,導致了危機持續(xù)惡化。此次歐洲央行高調宣布將大手筆購入債務國債務,,令人聯想歐洲可能效仿美國,,利用“印鈔機”平息債務問題,。但歐洲問題遠比美國復雜,歐洲央行的政策轉變并不意味著債務危機的終點,。 首先,,新購債計劃目前看還是“空中樓閣”,實施起來困難重重,。德拉吉明確表示,,債務國要申請歐洲央行購債,必須先向“歐洲金融穩(wěn)定工具”(EFSF)或“歐洲穩(wěn)定機制”(ESM)提交援助申請,,并嚴格履行減赤和改革承諾,。而西班牙和意大利由于不愿接受援助條件,遲遲不愿向救助機制申請救援,,這也意味著兩國尚無法得到歐洲央行救助,。同時,歐洲央行這一計劃的執(zhí)行時間,、目標,、手段、適用情況等都未明確說明,,難消市場疑慮,。 其次,德國的“反對聲音”不容忽視,。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認為,,這一計劃與歐洲央行的不救助原則相悖,可能引發(fā)債務國的“道德風險”,,不僅在9月6日的央行理事會上投反對票,,甚至威脅因此辭職。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表示擔憂,,認為歐洲央行措施不能替代債務國的“改革努力”,。鑒于德國在歐元區(qū)的實力與影響力,其反對態(tài)度將增加歐元區(qū)內部分歧,,制約整體應對能力,,很難相信在缺乏德國支持的情況下歐洲會走出債務危機。 第三,,經濟衰退加大解決危機難度,。根據歐盟統(tǒng)計局的最新數據,歐元區(qū)第一季度為零增長,,第二季度為負增長0.2%,,第三季度預計將繼續(xù)萎縮,全年將負增長0.4%,,其中南歐的債務國希臘,、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將分別衰退4.7%、3.3%,、1.8%和1.4%,。目前,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已連續(xù)13個月下降,,經濟信心指數為3年來最低,,失業(yè)率創(chuàng)歷史新高達11.3%。解決債務問題歸根結底要通過經濟增長來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而歐元區(qū)當前恰恰是持續(xù)的衰退,,這勢必導致財政收入的減少,增加債務國的財政負擔,,同時降低救援國的救援能力,。 歐洲央行政策調整顯示其在應對債務危機問題上仍有彈性,在關鍵時刻會出手避免崩盤,,但債務問題根深蒂固,,非歐洲央行一己之力能夠解決,未來一段時間歐債危機可能繼續(xù)呈“反復震蕩,、不至崩潰”的局面,,“三駕馬車”對希臘緊縮計劃的評估結果、荷蘭議會大選,、德國憲法法院對ESM合法性的裁決等,,都可能成為引發(fā)市場波動的風險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