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日在出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十年慶”時指出,中國央行不會排除任何形式的貨幣政策選項。 由此,,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特別是市場對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升高,,都紛紛猜測已到了降準的時間窗口之時。然而,,央行卻遲遲不見動靜,。 取而代之的是巨量逆回購。21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1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同時進行的7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單日2200億元的逆回購規(guī)模,,創(chuàng)下了單日逆回購規(guī)模的歷史新高,。 據此分析,央行降準幾率大幅降低,。從公開市場業(yè)務,、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三種貨幣政策工具看,降準,、公開市場操作和降息都是在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前兩者的作用較為類似。降準和公開市場操作是數量工具,、間接釋放,,即央行先將流動性釋放給金融機構,保持金融機構流動性充裕,,然后由金融機構決定是否向市場釋放。而降息是直接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包括促使存款從銀行流出,,進入市場,激發(fā)企業(yè)貸款積極性等,。 降準和公開市場操作的不同之處是,,由于過去央行過度使用存款準備金率工具,而且降準釋放的資金沒有時間約束,,因此,,降準對市場的影響與公開市場操作相比較,貌似威力更大一些,。 當前,,我國經濟下滑勢頭尚未得到遏制,穩(wěn)增長效果尚未顯現,。這就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調控工具必須發(fā)力,。從貨幣政策工具來說,,今年以來的兩次降息、兩次降準效果已被市場完全消化,。同時,,一些負面效應也顯現出來。在實體經濟低迷不振,,無法吸收和消化降息,、降準釋放出的流動性時,這些流動性進入了樓市,,催生了樓市的新一輪火熱,,促使房價連續(xù)3個月反彈。 筆者認為,,這是央行遲遲不再使用降息,、降準的原因之一。而央行在此時大力度使用公開市場操作,,也是正確的,,也是三種貨幣工具權衡利弊后的最佳選擇。 逆回購操作簡便,,可以非常精確地控制“流量”,,避免了降息、降準大肆放水貨幣的弊端,。唯一不足的是,,央行操作起來比較麻煩,工作量較大,。未來應該繼續(xù)加大逆回購操作的力度,,以此來代替降準。 不過,,從央行行長周小川的“哪種工具都不排除”
的話語分析,,未來降息、降準都有可能,,特別是降準的可能性極大,。 從國內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雖然都在加力,,但是,,遏制經濟下滑的效果似乎不明顯,引發(fā)了貨幣政策工具力度不夠的質疑,。同時,,中小企業(yè)融資難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好,央行備受壓力,。這也是不排除使用降息,、降準工作的內因,。 從國際環(huán)境看,美國經濟復蘇近月來出現減速跡象,,美聯儲很多貨幣政策制定者認為,,除非短期內美國緩慢的經濟復蘇出現大幅提振,否則有必要推出新的寬松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復蘇,。美國貨幣政策預期寬松,,給中國貨幣政策提出了新挑戰(zhàn),加之國內經濟持續(xù)下滑的狀況,,降息,、降準特別是降準的必要性大大提高。 因此,,周小川行長的“哪種貨幣工具都不排除”,,其意圖非常明顯,那就是降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不過,,筆者提示,降準的最大受益者可能是是樓市,,可能助推房價加速反彈,。因此,降準的同時,,必須考慮出臺新的樓市調控政策,,應對降準后對樓市調控帶來的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