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的連鎖反應開始顯現(xiàn),。地方政府房產投資沖動和A股市場震蕩下行相呼應。
前者受到宏觀調控政策無情打壓依舊此起彼伏,,后者在GDP破8后連創(chuàng)新低——目前上證指數(shù)已經跌破2150點,,創(chuàng)半年新低,。
一些大戶開始秉承著“珍愛財富、遠離A股”的投資理念,,悄然撤退,。6月A股保證金大幅流出1967億元便是明證。
媒體這樣披露了一位曾經靠炒股完成原始積累的大戶的心聲:有著20余年股齡的老張有了新看法——股市不可戀戰(zhàn),。多年以來,,一直是實業(yè)和股市雙線作戰(zhàn)的他對經濟形勢敏感,近一年他感到生意難做,,股市更無大機會,。在這種感觀驅使下,他索性將炒股資金全部轉移到銀行理財產品,。
這樣的心理在廣大散戶中頗具代表性:2012年資產保全的任務比投機發(fā)大財靠譜,。
目前,中國宏觀經濟面臨著一個關鍵政策博弈:按既定的結構調整和產業(yè)升級路徑,,遭遇到經濟體制改革滯后,、中央地方利益格局沖突、以及實體本身振興缺乏真正基礎和動力的困境,,即使方向正確,,操作到位也需要經歷相當漫長的陣痛;而為了應對流動性過剩,、穩(wěn)增長的現(xiàn)實目標,、民企流動資金匱乏等壓力,呼吁中央政府放松2010年以來的緊縮政策聲音漸強,但真正能否流向實體尚難意料,,恐催生新一輪低效資產泡沫,。
就目前的A股市場而言,即使新任證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試圖勵精圖治,,連推完善股市治理結構的善政,,但無奈整體經濟形勢尤其是實體經濟不給力,加上相關金融經濟改革滯后,,股民信心不振,,短期內靠臨時性政策信號刺激已經難以挽回整體下行頹勢。畢竟,,中國股市要真正轉入下一個牛市周期,,需要看到經濟數(shù)據(jù)切實的好轉,需要看到企業(yè)盈利的改善,,更需要看到企業(yè)盈利持續(xù)相當長時間的改善,。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股市回歸價值投資規(guī)律仍是奢望,,對散戶而言,,除具有高增長性的醫(yī)藥、食品飲料,、高端裝備,、節(jié)能減排、TMT等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板塊能帶來一定投資獲利機會外,,能抵御下跌的,,恐怕只有多年未見的超低估值。當然房地產板塊也有呈現(xiàn)向好跡象,。有專家甚至認為,,未來A股市場更像是夾雜著罌粟的花叢,“或許噩夢會比美夢多,�,!�
從A股出逃的資金一般有三個流向:一是隨著富豪移民流向國外,二是變成銀行儲蓄和各類保本理財產品,,三是結束投機補充實體資本,。
為了適應公眾撤離股市、尋求資產安全的沖動,,目前各大銀行已經打響了攬儲以及理財戰(zhàn),,導致券商保證金賬戶進一步失血。于是,,今年多家券商推出債券質押式報價回購產品,,到期年化收益率最高在3%左右,。許多券商投顧在市場低迷時已不推薦股票,而是推薦國債逆回購,、債券等低風險產品,。有的券商為了方便客戶操作現(xiàn)金管理業(yè)務,還推出了專門的軟件,,這種軟件可與股票交易軟件綁定,,客戶開展保證金管理業(yè)務時,,只需將鼠標點一下,,進出非常方便,年化收益率最高可達3.5%,。
但A股市場是否已利空不取決于大戶的出逃,,短期取決于放緩預期的透支、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個股和個別行業(yè)亮點出現(xiàn),,長期取決于實體經濟能否在轉型升級中重振——這次經濟轉型的陣痛發(fā)軔于十二五,最樂觀的估計也需要經歷兩到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