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媒體報道,,6月6日,,在“人人想收入,、人人抓收入”的口號激勵下,,甘肅省永登縣地稅局大干20天,向完成“雙過半”(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發(fā)起全面沖刺,。到6月28日,增加稅收6448萬元,,完成“雙過半”任務,。該縣上半年的各項稅收收入20203萬元,短短20天,,征了上半年32%的稅,。 如此高的征稅效率,固然堪稱“奇跡”,,但也留下了不少疑問:其一,,20天就能收上來6000多萬,是之前欠稅較多一次性清理的結果,,還是應征盡征,?其二,短期內繳納如此多的稅,,從客觀效果上看,,等于臨時性的繳納重稅,,企業(yè)、個體商戶的流動資金,,是否會付之闕如,,從而導致資金短缺和經營環(huán)境整體惡化?其三,,在這份征稅成績單背后,,是否存在征收“過頭稅”的情況? 這些疑問匯總起來,,就是一幅現(xiàn)代版的“竭澤而漁”場景,。令人擔心的是,,類似的場景時下正在不少地方不斷復制,。為了財政增收,有的地方調動行政資源突擊收稅,,有的減免之前為優(yōu)化投資環(huán)境而制訂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更有甚者,向企業(yè)提前征稅,。 在稅收之外,,非稅收入也成為不少地方的“錢袋子”來源,要么加大行政收費和處罰額度,,要么巧立各種名目收費,。而亂收費實質上也是規(guī)避法律程序的隨意加稅。 一些地方的征稅熱情之所以高,,征稅沖動之所以無法遏制,,有深層次的宏觀背景。一方面,,近來由于土地收入的下降,,一些地方財政收入急劇下降,從彌補缺口出發(fā),,對于征稅的重視程度持續(xù)高漲,;另一方面,稅收基數(shù)的確定一味重視增長,,而忽略了地方經濟的發(fā)展情況,,導致稅收增幅與實體經濟出現(xiàn)了嚴重錯配。 地方征稅熱情過高,,不可能催生出同樣熱情的經濟,,而只能導致經濟發(fā)展溫度的下降。無疑,,征稅是基于法律賦予行政部門的行政權,,并具有強制性,。但是,征稅的強制性權力和納稅人的應盡義務,,不應異化為地方政府財政增收的訴求點,。稅收是行政部門與納稅人之間用來交換政府服務的契約,這種契約存在的目的,,就是保證經濟環(huán)境的優(yōu)化而不是相反,。濫用征稅的強制性,只會降低政府服務的成色,,甚至使征稅異化為惡化經營環(huán)境和商業(yè)環(huán)境的推手,。 尤其要看到,今年本是實施結構性減稅的關鍵一年,。年初財政部即已確定,,減輕小微企業(yè)稅收負擔,落實新的個人所得稅法,,推進營業(yè)稅改增值稅試點等結構性減稅的實施步驟,。“減稅年”里亂征稅的勢頭如不遏制,,不僅結構性減稅可能流于形式,,而且穩(wěn)增長的調控目標也可能偏移。 永登等地的征稅亂象,,令人擔心的原因即在于此,。這樣的征稅成績再漂亮,也讓人難以心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