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在上任的7個多月內,相繼推出了強化上市公司分紅,、鼓勵長線資金入市、降低交易費,、完善新股發(fā)行體制和退市制度,、為新三板擴容掃除制度障礙等一系列利好舉措,其密度和廣度都堪稱“歷史罕見”,。按理,,滬深股市如此高密度的利好刺激下當聞風而動,一改頹勢,,然而,,實情卻是股市仿佛患了
“利好麻木癥”,,這到底是為什么?
筆者以為,,供求決定價格,,這可謂是經濟學上最淺顯,最基本的道理,,滬深股市之所以如此不給力,,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嚴重的供大于求。
市場經濟是一個由供求關系主宰的交易過程,,其全過程都貫穿一條供求關系相對平衡的主線,。資本市場亦然。這就要監(jiān)管層在新股發(fā)行的速度,、規(guī)模方面,,要著力調控好資本市場的供求關系,在面對新股大擴容致使股市大“失血”,、供求嚴重失衡時,,應堅持“雙向擴容”,通過多發(fā)行些偏股型基金等形式,,給股市大“輸血”,。此其一。其二,,上市公司也應考慮到市場承受能力,,切莫視股市為提款機,動輒“獅子開口”,,在運用資本市場賦予的再融資權利時,,要善于審時度勢,看“市場臉色”行事,,萬不可因再融資過度對投資者造成傷害,,激起投資者“用腳投票”,到頭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而欲使股市始終保持供求關系的相對平衡,就須深諳在股市所具備的投資,、融資,、資源配置這三大基本功能中,股市首先應充分發(fā)揮投資功能,,成為投資場所,,即“投資市”。先有投資,,后有融資,,這才是兩者的因果關系,,所以,應正確認識股市的投資功能與融資功能之間所固有的因果關系,,在凸顯股市融資功能的同時,,格外強調股市的投資功能與作用,從而在股市制度設計中將政策傾向于投資者,,使投資者既能在二級市場中分享上市公司的發(fā)展成果,,又能從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中獲得長期且穩(wěn)定的現金流回報。
因此,,給股市以“投資市”的恰當定位,,將保護投資者利益這條主線貫穿于股市運作的全過程,才能促使投資者精心選擇富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優(yōu)化其資源配置,。同樣,上市公司為了更好地回報投資者,,也必將把募集到的錢用在刀刃上,,并通過公司治理,力求其資源配置達到最優(yōu)化,。
相反,,倘若顛倒投資與融資的因果關系,只重視乃至過分看重股市的融資功能,,唯融資是從,,置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于不顧。那么,,勢必“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股市一旦失去投資功能,,不能吸引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其融資功能也就不復存在,。
滬深股市誕生伊始,,一直存在“重上市、輕轉制,;重籌資,、輕回報”的頑疾,遂歷經多次整治,,始終未能根除,,由此滋生上市公司高息放貸、內幕交易,、“老鼠倉”,、“欺詐上市”等違法違規(guī)現象,。因為投資者長期無法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機會,,股市逐漸失去賺錢效應,,以致陷入周邊股市大漲,我們不漲,;周邊稍跌,,我們就大跌的怪圈之中。
證監(jiān)會近日表態(tài),,新股停不停讓市場博弈決定,,而統(tǒng)計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市場融資量,、發(fā)行家數相對往年有很大下降,。截至6月28日,首發(fā)上市公司比去年上半年下降37.5%,;籌資額比去年上半年下降58.4%,。105家IPO公司當中,不乏發(fā)行人因市場原因縮減發(fā)行規(guī)模,、自主選擇發(fā)行時機的案例,。再看投資者這方面,存量資金逐漸退出,,增量資金不敢冒險介入,,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內,A
股千萬級個人賬戶少了4519個,。足見市場對高密度融資的承受力下降到了什么程度,。
融資原本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不斷擴大直接融資比例也是我國金融發(fā)展的大趨勢,。但市場經濟是一個由供求關系主導的過程,,貫穿一條供求關系相對平衡的主線,理應在融資與回報之間尋求平衡,。尤其在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總市值、融資總額等均躋身于全球前列的今天,,我們在充分肯定中國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推動作用的同時,,很有必要放緩“量”的擴張,重視“質”的提升,,像郭樹清主席所說的那樣“重‘量’更重‘質’”,,做好“更重‘質’”這篇大文章,轉變發(fā)展思路,變融資市場為投資和融資并重市場,,通過加強市場制度建設,,使股市真正實現從“圈錢市”、“投機市”向“投資市”,、“和諧市”,、“包容市”和“共享市”轉變,以促進中國由“資本大國”向“資本強國”轉化,。
一個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筆者這里所說的“實際行動”,,最重要的,,還是將股市定位于“投資市”,切實把投資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再急功近利,,終止一級市場圈錢千億,二級市場市值損失萬億的惡性循環(huán),。若能如此,,則證監(jiān)會新政推出的利好“組合拳”就將因股市恰當定位之“綱”而“萬目張”,并產生疊加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