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氣象局以自己的昏聵證明他們對審批式尋租的強烈興趣,。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破除壟斷,、吸納民資的大背景下,,黑龍江省氣象局發(fā)出了尖銳的噪音。
面對如潮的質疑,,黑龍江省氣象局試圖以法律法則規(guī)章證明自己的清白,,可惜,,接受記者采訪的黑龍江省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馬緒清不僅沒能澄清質疑,,反而證明了邏輯混亂,,強詞奪理以及對于尋租的渴求。
氣候資源屬于國有,,所謂氣候資源是可被開發(fā)的氣候資源,,所有太陽熱能、洋流,、風能等都是可以被開發(fā)的氣候資源,,或者是可待開發(fā)的資源,。也就是說,將來所有能夠開發(fā)利用的與氣候有關的資源,,堂而皇之地列入了國有范圍,。民資開發(fā)風能、太陽能,、水能,,將來可能全部需要找氣象部門蓋個戳。
以往按照相關法規(guī),,礦藏等自然資源屬于國有,文物等社會資源同樣屬于國家所有,;現(xiàn)在,,自然資源的范圍無限度擴張,民資喪失了陽光下的立錐之地,。要強調的是,,自然資源屬國家所有與歸全民所有是兩個概念,前者指所有權,,所有權有可能由某個機構代理,;后者指特殊的經濟結構形式。國家所有仍然可以通過民資進行市場化運作,,土地就是如此,。常常出現(xiàn)的情況是,國有企業(yè)的產權,、收益權表面為全民所有,,卻找不到真正的受益人,收益被代理人獲得,。所有國有,、全民成為維持特權的幌子與借口。
馬緒清表示,,氣候資源
“國有化”并非行政審批擴權,,并非尋租收費。一般來說,,自然資源所有權往往是通過設立使用權的方式來實現(xiàn)的,,《黑龍江省氣候資源探測和保護條例》并沒有設立任何使用權,也沒有規(guī)定任何收費項目,,所以談不上擴權,、尋租、收費,�,!稐l例》規(guī)定氣候資源探測許可不收費,,不會增加企業(yè)負擔。
這種解釋缺乏最基本的經濟常識,,所謂設租與尋租,,既可以通過收費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增加企業(yè)隱性成本的方式進行,,更可以以灰色收入的方式進入尋租者的口袋,。總之,,租金各不相同,,發(fā)放租金的途徑不同,但提高企業(yè)成本,、審批設租的本質不變,。
如果某家企業(yè)必須進行氣候探測,此時必須得到氣象部門的許可,,氣象部門可以冠冕堂皇地表示,,審批不收費。但審批本身提供了收租的可能性,,氣象部門不收費,,不等于工作人員不收費,不等于工作人員將高效審批,。當工作人員以低效的審批增加企業(yè)成本時,,企業(yè)不得不乖乖交出租金,審批本身就是尋租的一種,,與審批收不收費無關,。除非我們肯定黑龍江省氣象局所有的工作人員全都是“活雷鋒”。顯然,,這樣的假設是可笑的,。
至于企業(yè)探測氣候資源為什么必須經過氣象部門審批,馬緒清的解釋是,,目前黑龍江省正處于新能源大發(fā)展階段,,氣候資源探測比較混亂,企業(yè)跑馬占荒,,自主進行探測,,儀器、技術標準都不統(tǒng)一,,測得數據不具有科學性和可比性,,影響了氣候資源的科學探測和有序開發(fā)利用;另外一些具有外資背景的企業(yè),,也在實際掌握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涉密氣象資料,,對國家利益形成潛在威脅,。
如果氣象部門可以提供完備準確、不與常識背離的公益氣象數據,,如果各企業(yè)所需要的氣象數據都可以由氣象局提供,,企業(yè)何必興師動眾自行探測,公眾又何必對氣象局一直保持優(yōu)良的數據狐疑再三,,難不成所有質疑者都在威脅國家利益,?是否都該禁止甚至入罪?這是怎樣可怕的強盜邏輯,?氣候資源探測標準不統(tǒng)一,、混亂,難道是探測的企業(yè)造成的,?氣象部門早干什么去了,?你們的標準公開、透明,,對得起公眾的健康嗎,?在全球廣泛的衛(wèi)星探測技術面前,,禁止企業(yè)探測是徒勞的,,結果是讓信息弱勢群體更加封閉,是典型的愚民,。
一如既往,,在一個全球罕見的大笑話面前,只有正規(guī)或者兼職的新聞發(fā)言人,,沒有決策者的姓名,,沒有官員決策、表決的痕跡可以追蹤,,也許有人心里認可這是個見不得人的笑話,,最好與己無關。筆者相信,,如果這些決策者離開這些位置,,就會恢復正常人的理性態(tài)度,但在隱形合力下,,常識被扭曲,,部門成為替罪羊。
在利益,、權力,、傲慢面前,為了遮掩無能,,為了設租,,有人,、有部門毫無顧忌。有句話說得好,,你可以背著人下流,,這是下流,如果當著人面下流還要讓人大聲叫好,,那是沒有底線的真下流,。
最新的消息是,國家能源局6月20日下發(fā)
《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擴大能源領域投資的實施意見》,,明確表示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能源項目建設和運營,、石油和天然氣管網建設和能源資源勘探開發(fā)等多個領域。國家能源局給了黑龍江省氣象局一記響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