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之年,鑒于美國經(jīng)濟不振,,失業(yè)率高企,,民主黨以及奧巴馬不能不動用一切可能的話題來避開這個軟肋。強力支持同性戀婚姻的合法性便是其中的一個話題,,奧巴馬親自披掛上陣,,華爾街銀行家們群起支持。高盛第一把手布蘭費克恩粉墨登場力挺,,甚至不惜為此失去理財客戶,。 民主黨和共和黨智庫內還有墮胎、攜槍等備用議題供兩黨領袖們辯論用,。這樣一來,,美國大選也就繞開了貧富差別,政府龐大赤字,,豪強對中產階級的巧取豪奪等尖銳問題,。 可惜,華爾街很不爭氣,,偏僻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此時又捅了大婁子,。就在上周四,摩根大通披露,,因信貸衍生品交易失誤,,其意外損失將達20億美元。直接造成此次損失的,,是摩根大通在倫敦的一位名叫布諾·伊克西爾交易員,,他有個“倫敦鯨魚”的外號,意思是他敢于建倉,,敢于豪賭,。
但問題的根源遠不在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員,不在于個別害群之馬,。根源在于掌門人,,在于整個交易制度的設計。 20億美元巨虧是風險控制的失敗,,摩根大通現(xiàn)在不得不承認,,其風險價值模型出了紕漏,。風險價值(value-at-risk)模型是1990年由摩根大通推出的一種計算機模型,,憑借這個模型,,金融機構能估算其每天可出現(xiàn)的最大虧損金額。今年第一季度摩根大通使用了有風險價值的新模型,,但效果不佳,,低估了風險;再次使用舊模型后,,發(fā)現(xiàn)風險竟已翻了一番,。雖然摩根大通內部有各種風險控制機制,而且重大問題首席執(zhí)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親自抓,,對沖豪賭的大政方針也由戴蒙親自定奪,,所以事實上公司各層主管和業(yè)務人員不過是秉承他的旨意而已。20億美元大的巨虧表明,,在許多人眼里治理水平一流的美國證券公司,,實際是第一把手說了算的經(jīng)濟實體,所謂風險控制很靠不住,。當然,,風險控制也有個大到不敗的問題。摩根大通全球有27萬雇員,,造成損失的交易員駐扎在倫敦,,從紐約指揮如此龐大的隊伍,就連戴蒙這樣的強人也難免力不從心,。 就事情的經(jīng)過和結果而言,,20億美元巨虧也有內幕交易和欺詐之嫌。從已經(jīng)透露的材料看,,事發(fā)之前,,美國和英國的監(jiān)管機構已掌握很多情況,而且與摩根大通商討了一個月,,費盡心機也沒有想出良策,。但美國證交會口風甚緊,絕不披露相關信息,,也不要求摩根大通披露,。這就怪了:美國證交會憑什么不將相關情況告訴公眾?證交會平時口口聲聲要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為什么一到關鍵時刻便處心積慮地保護華爾街,?其實,金融巨頭與政府監(jiān)管機構常常一同欺騙投資者,,正是美國資本市場的一大特點,。 若是證交會或摩根大通早些披露相關消息,摩根大通的股東就有可能出售其摩根大通的股票,。還有,,戴蒙2011年的薪酬是2300萬美元,,今年上半年落實。如果摩根大通的虧損或有可能虧損的消息早些披露,,股東很可能投票反對戴蒙拿走如此之高的薪酬,。 摩根大通非但沒有及時披露相關信息,反而大放煙幕彈,,由戴蒙出面安慰各方,,非說問題不大,不過是“杯中風暴而已,�,!背鍪碌那皫字埽Ω笸ǖ氖紫攧展龠在信誓旦旦地說,,摩根大通“對其持倉很放心”,。摩根大通的交易對手會問,摩根大通如此詭秘,,是否有內幕交易之嫌,?迫于壓力,現(xiàn)在美國證交會已開始對摩根大通進行初步調查,。但戴蒙本人并無真心悔過和反省之意,,他將虧損歸咎于“錯誤、粗心和誤判,�,!陛p描淡寫,一筆帶過,,很有春秋筆法,。 當然,,自營交易引爆巨虧的事件,,之前已經(jīng)有多起。比較近的例子,,去年秋天就有美國的全球曼氏金融(MF
Global)因挪用客戶保證金無法歸還而倒閉,,瑞銀集團(UBS)的一位交易員違規(guī)操盤而虧損23億美元等,。但摩根大通出事還是非同一般;須知成功躲過金融海嘯驚天狂瀾的摩根大通是華爾街不倒的帥旗,,而戴蒙也一直以善于正確把舵而怡然自得,。戴蒙風頭甚健,凡事當仁不讓,,尤其在反監(jiān)管的斗爭中總是一馬當先,,猛烈反擊批評華爾街的各種論調。他曾疾言厲色,,當面質問《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紐約時報》為什么反銀行,?”他還公開譴責媒體從業(yè)人員薪酬太高,因為“報紙根本不賺錢”,。 以戴蒙為首的華爾街高管拒絕各界對華爾街的任何批評,而他們主要目標是反對美國政府推出限制券商自營交易的《沃克爾規(guī)則》,。為了狙擊該規(guī)則出臺,,摩根大通下大力斥巨資游說。截至今年5月上旬,,摩根大通用于游說的資金據(jù)報已達192萬美元,。 金融機構或非金融機構的交易虧損,中國資本市場也遭遇過,。因為自營交易虧損慘重,,一些中國證券公司曾一度瀕臨破產,政府施以援手后方才轉危為安,。為此,,我們從制度上限制了自營交易。但近來自營交易似有死灰復燃的苗頭,,摩根大通這次栽了大跟頭,,給我們又敲了一次警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