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5-02 作者:馬滌明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
|
4月28日,“五一”小長假前夕的北京西站,,已是人流如潮,。記者在一列隊伍后面剛站定,一名票販子就問記者:“西安,、太原,、銀川,您去嗎?各地票都有,,不用排隊,。”記者不禁感到詫異,,實名制實行之初,,鐵路部門曾表示,實名制能有效遏制倒賣車票的違法行為。為何黃牛黨屢禁不止,,如今又卷土重來了呢?(5月1日新華網(wǎng)) 黃牛黨卷土重來,,再次證實反倒票技術的失敗。在反倒票以及緩解一票難求等問題上,,鐵道部已經(jīng)搞過很多技術嘗試,,當初的預期也都十分看好,可當實名制購票技術再遭黃牛黨“破解”之后,,還有什么技術是不能破解的,,這個問題,可能最需要研究,。 我以為,,我們首先需要研究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的問題——管理體制與管理決心或者誠意的問題,。而后一個問題或許是由前一個問題決定的,,體制問題決定了管理決心的不夠。以北京西站,、濟南車站卷土重來的倒票情況看,,不是實名制技術手段不足以防范倒票,而是技術并未全部派上用場,,相關制度形同虛設。 用別人的身份證也能買票,,驗票則是一晃而過,,冒名乘車居然暢通無阻……這些問題與防范倒票的技術手段幾乎無關,再高級的技術,,面對工作人員的失職瀆職,,都只能甘拜下風。最令人頭疼的問題,,不是缺少防倒票的制度與技術,,而是對制度的堅守,以及對失職責任,、內(nèi)外勾結等違法行為管理與查處的無力,。 歷年春運暑運及小長假期間,媒體與網(wǎng)絡曝光的明目張膽的倒票情況,,一些深層疑點都被指向鐵路內(nèi)部,,比如售票窗口的第一張車票即被“秒殺”,而相關部門和人員又都支支吾吾,。甚至,,旅客、網(wǎng)友發(fā)到網(wǎng)上的視頻證據(jù),也都被鐵路相關部門以“專業(yè)解釋”澄清,,而所謂“澄清”往往經(jīng)不起推敲,,不能服人,可相關部門又懶得作進一步回應,。于是公眾的“誤解”也愈深,。 濟南車站的黃牛黨稱,“我干這行多少年了,,哪怕真被查了我也能打招呼讓你上車,。”黃牛之說當然不知真假,,但他們的底氣與“能上車”的事實應該更能說明問題,。并且,窗口已經(jīng)無票,,車上空位卻不少,,不會是有意照顧黃牛黨的生意吧?還有,一邊抱怨實名制驗票工作量大,,一邊是省時省力的“電子客票”不受待見,,如何解釋? 實質(zhì)問題,我看是不論某些管理者,,還是從業(yè)者,,都太過安逸了,“買票難”也好,,倒票不治也罷,,都應該提到更重要的位置。
|
|
凡標注來源為“經(jīng)濟參考報”或“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chǎn)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jīng)濟參考報社,,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
|
|
|
|
|
|
|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
經(jīng)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nèi)容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