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近日表示,“2012年我國外貿將堅持進口與出口并重,初步確定外貿預期目標為增長10%左右”,。這是繼201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中央政府相關部委首次就2012年外貿工作給出明確的具體增長目標。 在當前外部需求明顯不利,、并且靠外部需求長期拉動經濟增長的弊端日益顯露的環(huán)境下,,政府在2012年仍然繼續(xù)強調“進口與出口并重”并設定了10%的總體增長目標,是決策層為了實現“穩(wěn)增長”的經濟總目標,、在權衡各種可能的政策工具及利弊后,,在短期內的必然選擇,。 經濟增長意味著總需求增長,而總需求又為內部需求與外部需求之和,。其中內部需求為居民消費,、私人投資與政府支出之和;外部需求為凈出口,,即出口減進口之差,。中國經濟要想實現總需求的“穩(wěn)增長”,就必然需要通過拉動上述總需求構成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組成部分來加以實現,。 首先從內部需求中的居民消費和私人投資來看,,在“限購”、“限貸”等調控措施下,,不僅改善和投機性購房需求受到壓制,,剛性自住購房需求也因房價收入比仍然過高、房價存在下跌預期而無法有效釋放,。因此房地產市場在2012年仍將處于低迷狀態(tài),。由于住房需求是當前中國居民消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因其產業(yè)鏈長,,所以對私人投資也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房地產市場低迷將會對內部需求中的居民消費和私人投資構成明顯不利影響,進而使它們在2012年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 其次從內部需求的政府支出來看,,盡管政府已經明確在2012年將采用積極財政政策來實現經濟穩(wěn)定增長,但在2008年4萬億財政刺激政策之后,,政府不太可能推出規(guī)模足夠大的財政刺激政策,。目前政府支出在2012年更可能只會保持在較2011年略有提高的水平。 最后從外部需求來看,,中國出口需求在2012年可能會受到歐美經濟影響而出現增速下滑,,原有“重出口、輕內需”發(fā)展模式,,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將國民財富以外匯儲備形式儲藏起來的經濟方式,,現在不僅面臨著美國通過美元貶值轉嫁其國內債務危機的嚴重威脅,而且造成了內部需求長期無法得到合理滿足,,因此擴大進口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就意味著未來繼續(xù)靠外部需求拉動中國經濟成為總體上弊大于利的政策。 這樣一來,,政府為了在2012年實現“穩(wěn)增長”目標,,其放在第一位的政策工具是積極的財政政策,但受財政支出規(guī)模限制,政府還必須考慮采用其他必要的經濟政策工具作為財政政策的必要補充,,以確保實現“穩(wěn)增長”目標,。而在剩下的兩大經濟政策工具——放松對房地產市場的政策調控以便刺激居民消費和私人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繼續(xù)保持一定的進出口差額,、以外部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對比中,,“兩害相權取其輕”,當前政策層選擇了短期內負面作用相對較小的外部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政策,,來輔助積極財政政策實現“穩(wěn)增長”,。 “堅持進口與出口并重”外貿政策本質上是一種短期權宜之計。因為內需在中短期內無法快速啟動,,需要通過維持外部需求相對穩(wěn)定,,來為經濟轉型和提升內需提供必要的過渡時間,從而防止經濟大起大落,。 當然,,繼續(xù)采用外需拉動經濟模式的同時,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抑制外需拉動經濟的不利之處,。具體而言,,筆者認為至少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優(yōu)化我國的進出口政策。 首先,,根據未來國內經濟即時走向,,對外貿進出口政策進行適時適度微調。在預見經濟可能過快回落并且積極財政政策作用不足時及時刺激出口,,在預見經濟回落幅度減緩而積極財政政策效果明顯時適時加大進口,,從而有效發(fā)揮外部需求輔助“保增長”作用,避免加劇經濟內外需失衡,。 其次,,優(yōu)化出口產品結構,將短期帶動外需與中長期滿足內需有效結合起來,。鼓勵出口那些既有當前現實外部需求,,又符合國內居民消費需求升級趨勢,具有內部需求潛力的產品,,從而使這部分出口產品能隨內需啟動及時用于轉向滿足內需,,進而帶動未來經濟增長。 再次,,優(yōu)化進口產品結構,,將進口產品類型與促進內需、提升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有效結合起來,。鼓勵進口節(jié)能環(huán)保、新興產業(yè)和高新技術類的產品與服務,提高國內對這些代表著未來需求和經濟發(fā)展方向產品生產和供給能力,,進而在未來有效滿足內需并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yè)結構布局,,增強國民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