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煤電油氣價格調整都會受到輿論的廣泛關注。這是因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產品,,特別是電力、汽柴油和天然氣,,已經成為生活必需品,,這些產品價格的調整,關系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正因如此,,國家對于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能源產品的提價,就顯得格外慎重,。比如油價,,雖然出臺了和國際原油價格接軌的政策,但是,,上調價格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會有所滯后,。再比如電價,即便出現(xiàn)發(fā)電企業(yè)全行業(yè)虧損,,國家也盡量不動或少動居民電價,。但即便如此,作為消費者,,我們的心理感受卻是漲價的幅度大而且快,,而降價的幅度小而且慢。 毋庸諱言,,近年來能源價格總體呈上漲趨勢,。特別是汽柴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幅度還相當大,。因此,,不少人把能源價格上漲的根源歸結于壟斷,認為是這一領域市場化程度不高導致了價格不斷上漲,。 客觀講,,電力、石油等能源領域的市場化程度的確還不高,隨著改革的深入,,能源領域的市場化程度也一定會加強,。但是,如果把能源價格一路走高完全歸結為競爭不充分,,甚至認為只要放開了市場,,油電氣價格就會大幅度下降,恐怕是有問題的,。因為,,作為資源領域的能源行業(yè)和彩電、冰箱等加工業(yè)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彩電,、冰箱等加工業(yè),其價格完全由供需關系來決定,。生產能力超過需求,,價格下行;相反,,如果生產能力小于需求,,價格上行。因此對于這些充分競爭的領域,,市場完全可以調節(jié),。比如彩電,這些年雖然原材料成本一直上升,,但價格卻是一路下降,,原因就在于生產能力過剩。 但是,,對于煤電油氣這類資源性商品,,情況要復雜得多。一方面,,引入競爭會提升行業(yè)的生產能力,,一定程度上會增大供給。而通過供需關系的重新調整,,可以抑制甚至短期內拉低價格,。但另一方面,作為能源產品,,特別是一次性能源產品,,資源總量的多少又對價格起著根本的制約作用。 比如,,我國的油氣資源總體現(xiàn)狀是缺油少氣,。而同時,,我國又處于工業(yè)化進程當中,全社會對能源的需求短期內不會下降只會上升,,因此能源的供需緊張局面是剛性的存在,。 如上所述,市場化的確會增強能源供給的能力,,但是由于資源總量不足的天然瓶頸,,生產能力的提升很難徹底改變資源不足的根本性矛盾,因此,,也就無法徹底改變能源這一稀缺產品的價格上揚走勢,。 這一點其實看看全球的情況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全球的資源領域看起來是開放的,,似乎誰都可以參與競爭,。但是全球資源類商品的價格并不會因此而逐年下降,,相反卻在逐年上升,。這是因為,對全人類來講,,畢竟油氣資源用一點少一點,,并不會因為生產能力提升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看清楚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對能源價格未來的上漲趨勢有清醒的認識。 而且,,從另一方面看,,價格杠桿還有助于我們節(jié)能減排,會讓我們更加珍惜資源,,盡量為子孫多留一些資源,,而不是去無節(jié)制地浪費。 當然,,這樣說并非意味著能源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就可以停步,。相反,打破壟斷仍然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因為只有競爭才能讓這一領域更加有活力,,才能讓企業(yè)有更大的動力去追求技術進步,能源產品的價格上漲幅度才會得到更有效抑制,。畢竟,,競爭永遠是市場經濟的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