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13日“血洗”歐元區(qū)評級,,包括法國在內的9個歐元國家遭到降級,。至此,歐元區(qū)17個國家中,,維持3A最高評級的只剩下德國,、芬蘭、盧森堡和荷蘭,。 歐元區(qū)國家被降級早在意料之中,。以法國為例,在標普本次調整評級前,,是15個3A評級國家(地區(qū))中債務負擔第二重的,,僅好于在經(jīng)濟上沒有可比性的城市國家新加坡。 市場投資者早已在事實上剝奪了法國的3A評級,。法國和德國指標性的十年期國債息差目前超過130個基點,,而一年前還不到50個基點。這意味著法國和德國發(fā)債利息成本差距在一年間暴增超過160%,。 歐元區(qū)國家評級被降本身并不會造成災難性后果,,因為投資者提前消化了該消息,當天午后歐洲股市表現(xiàn)相對平靜,,法國股市僅跌0.11%,。此外,歐元國多數(shù)國家評級即便被降,,依然屬于較高的投資級,,并不意味著借貸成本就會大幅增加,。 但是,標普當天聲明中殺傷力最強的并不是降級決定本身,,而是其對降級理由的說明,。標普認為,歐洲對債務危機成因認識片面,,因此在應對思路上誤入歧途,,通過財政緊縮解決債務危機是“自我毀滅”的方法。由此看來,,標普的降級決定并非僅僅針對個別國家,,而是對歐元區(qū)的危機應對努力投了政治不信任票。 標普認為,,歐債危機的根源并非僅是財政問題,,而是歐元區(qū)核心國家和邊緣國家競爭力差距不斷拉大的必然結果。換言之,,歐債危機并不僅僅是因為南歐國家花得太多,,而是掙得太少;并不僅是財政不可持續(xù)的問題,,更是競爭力下滑,,經(jīng)濟發(fā)展不可持續(xù)的問題。 標普的這一觀點并不孤單,。歐債危機爆發(fā)以來,,圍繞如何解決危機存在兩種不同思路:一種認為債務危機是個別國家財政紀律欠佳造成的,解決方法是通過削減赤字,,訂立財政契約強化財政紀律,;一種則認為財政危機為表,單一貨幣下不同國家競爭力差異拉大才是導致歐元區(qū)“內爆”的真正原因,,因此在降低長期赤字比例的同時,,短期應更關注經(jīng)濟刺激和改革方案。 值得擔心的是,,如果投資者開始日趨認同標普的降級理由,,則意味著歐洲將迎來更大的信心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