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通常不太重視語言問題,或者說表達方式如何不會影響他們的正常決策。因為經濟學假定人都是理性的,,能從各種不同的語言表述中提煉出準確的信息,,依據(jù)這些信息來決策。所以,,無論你的口音天南海北,,無論你的文風朦朧或晦澀,都不影響某種信息在社會的傳遞,。 當然,,并不是每個經濟學家都相信這種說法�,?纯船F(xiàn)實生活中的反例,,簡直比比皆是。比如某個面館的骨湯,,通過招牌上生動形象的畫面和感性十足的文字,,可以讓消費者真的以為自己在喝著店里剛熬制的骨湯,既營養(yǎng)又美味,,實際呢,?店家說了,這骨湯是勾兌的,!再比如,,大家都知道多吃味精不好,于是廠家就發(fā)明了雞精,。雞精,,顧名思義,當然是吸取雞肉之精華,,不僅可以做到味精一樣的鮮美,,而且還保留了雞肉的營養(yǎng),多么可心可意的產品啊,。可是,,若問一聲:雞精里真含有雞的成分嗎,?怕是誰也說不清楚�,?戳艘恍╇娨暸_記者對雞精的產品的跟蹤調查報道,,似乎疑問越來越多�,?傊�,,雞精里未必有雞,但雞精肯定比味精好賣。這說明語言的表達方式的確影響了家庭的消費決策,。 在語言的經濟功能方面,,廠家要比經濟學家理解深刻得多。這不,,當眾多的速凍食品被檢查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時候,,廠家說了,這是符合新國標的,。上網一查,,還真是。但電視里看到記者在采訪一些專家時,,我又困惑了,,為啥?因為專家說,,速凍食品含一點金葡菌球菌是沒關系的,,這種球菌只要在開水里煮半小時就能完全殺死。天哪,!花半小時煮個速凍水餃,,這還能吃嗎?可見專家的話即便對,,也沒法采納,。又有一些專家說,金葡菌球菌在高溫下十幾分鐘就能殺死,。但是,,到底是多少溫度呢?依然不得而知,。專家們不同的語言表述,,讓我疑惑更大,沒法決策,,最后只得決定遠離速凍食品,。 筆者當然是普通消費者中的一員,人同此心,,別人也會如此想,,這么一來,或多或少都將降低速凍食品的消費,。結果如何呢,?去超市里看看就知道了。筆者在自家周圍的幾個大小超市觀察了一個月,,發(fā)現(xiàn)果然速凍食品的銷售明顯要冷淡一些了,。假如專家的話是對的,,按新國標,金葡球菌并不影響健康,,也就是說,,速凍食品中允許含的少量金葡菌量和平時我們吃的其他東西里所含的量其實差不多,甚至更少,,對健康無明顯影響,,只要煮熟吃就可以了,那么我們原本該放心大膽地吃速凍食品才對,。偏偏專家的表達方式讓消費者困惑,、費解,只好做出了降低消費的決策,。 你看,,語言的表達方式多么會影響決策!就速凍食品案例而言,,專家的表達方式導致了家庭對速凍食品需求的下降,,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的經濟后果。這有點類似經濟學當中所講的負外部性,。也就是說,,原本可以讓消費者直接明了的事情,被專家一解釋,,更糊涂了,,從而造成了廠家的利益損失,而專家并不為此承擔任何損失,,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因為專家表述帶來的負外部性,。 負外部性當然是一種社會成本。普通消費者無從知道金葡萄球菌的具體危害性,,以及新國標的意義,,所以需要專家來解釋,而專家如果解釋得不清晰或含糊其辭,,那消費者也就無法接受新國標了,。類似的問題還出現(xiàn)在牛奶上。報道說,,牛奶的新國標也比過去的門檻下降了,,專家也說,這種下降符合國情,,并且不影響消費者的健康。但作為消費者,,我上網查了關于牛奶新國標的各種專家意見,,只能說是越看越糊涂。越看問號越多。比如某些業(yè)內人士高呼:不降低標準就無法保證奶農的利益,,甚至將此上升到民族產業(yè)的高度了,。筆者滿腹狐疑:如果一個國標的出臺,僅僅是為了保證某一方的利益,,那另一方利益誰來保證,? 也難怪普通消費者會因此猜測,新國標會不會已被利益集團綁架,?其實,,經濟學對此早就給出了解釋。通常,,利益集團都會通過游說,、直接參與、選舉代理人等各種方式來確立對自身有利的行業(yè)標準,,而因為消費者通常比較松散,,存在免費乘車動機,總希望別人出頭,,結果很難形成有力的制衡力量,。或者說,,面對強大的有組織的利益集團,,消費者只有挨宰的份。問題是,,廣告在號召牛奶強國,。可假如我們喝的不是健康的牛奶,,又如何能做強國呢,? 筆者不敢妄議新國標的玄機。只是由此想到,,假如這種具有嚴重外部性的行業(yè)標準的制定過程能得到改良,,是不是可以降低語言表達方式的歧義所帶來的社會成本呢?比如說,,在制定速凍食品,、奶制品等食品標準之前,讓更多消費者參與,,并且由消費者協(xié)會聘請一些獨立的專業(yè)人士來討論,;企業(yè)也可邀請專家去向消費者作具體形象的講解;而政府則資助不同觀點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出具獨立的研究報告,;持不同觀點的專家在媒體公開辯論……諸如此類,,通過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廣泛交流,,相信公共領域中那些似是而非的爭議是可以解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