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有關滬深股市的一個熱門話題,,是股指跌到了10年前的2245點,,也就是所謂“十年一場夢”,。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更多是個具有娛樂性的話題,,因為10年前的最高點和10年后的次低點,兩者本身不具備可比性,。問題還在于,,經過10年的發(fā)展,滬深兩市的市場格局已經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這就使得前一個2245點和后一個2245點,,所表達的含義已很不相同了。 對此,,不妨以股市利益格局的演變?yōu)橐暯�,,作一番分析�?BR> 在理論上,股市的利益格局,,實際上就是資產在實現證券化時增值部分的分配模式,,即由哪些人分享了企業(yè)在上市過程中實現的股權價值大幅度提升。在10年前,當時還是實行股權分置,,對于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來說,,股價再怎么漲,因為他們所持有的部分是不能流通的,,因此享受不到公司上市所帶來的股權在資本市場增值的好處,。唯一算占便宜的,那就是在高價發(fā)行新股時,,其中的溢價部分是列為資本公積金由全體股東分享的,,因此大股東所持股票的凈資產值,是有相應提升的,。在公司上市過程中,,通過一級市場申購到股份的投資者,應該說享受到了以后股權增值的相當一部分,,而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只要股票開盤后還能再上漲,那么也能享受到部分收益,。 很顯然,在當時,,股市的利益格局主要是體現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上的,,其中一級市場占比還很大,這也就催生了大量資金去忙于申購新股,。由于相對于大股東來說,,新發(fā)行的股票數量有限,因此這部分股票也就往往容易得到比較高的估值,,上市后經過充分換手,,通過一級市場獲得股票的投資者先后退出,二級市場上各路投資者持股成本差異也并不很大,,這樣,,股價炒高,這方面的利益也就能夠最大化,。因此,,很多人在那時十分熱衷“炒股票”,因為這里的利益格局很清晰,。于是也就有了“無股不莊”的狀況,,大大小小的股票都有不同類型的資金進駐。 但是,,推進股權分置改革之后,,這樣的利益格局發(fā)生了變化。有了股改,上市公司大股東所持有的股份,,在鎖定一定年限,,滿足一定條件以后,也可以在市場上上市流通了,。對于這部分股權來說,,由于本身是創(chuàng)業(yè)投資,持股成本比較低,。而在企業(yè)發(fā)展中又通過VC和PE等形式形成的股份,,即便有所溢價,總體上持股成本也是不高的,�,?墒瞧髽I(yè)一旦要上市,公開發(fā)行股票的價格在現有的體制下卻是很高的,,到了二級市場上,,則又因為市場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股價未必會太高,,甚至屢屢出現了“破發(fā)”的局面,。顯然,在這種情況下,,股市的利益格局變成了大股東獲得股份增值的最大部分,,各種VC和PE也獲得了相應不算小的部分,剩下來的就很有限了,,一級市場的投資者也許還能夠分享到點什么,,通過二級市場買入的,就幾乎沒有什么收益了,。今年以來,,新股大面積破發(fā),更多數量的二級市場投資者陷入了買入就套的被動狀況,。有人對此憤憤不平,,稱大股東分割了企業(y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最大的蛋糕,在公開市場申購或者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則成為其套現的對象,,因此這種利益格局很不公平。誠然,,這樣的利益格局是否公平,,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由于這里的利益分配是在一個明確的,,并且被各方所接受的規(guī)則下進行的,所以盡管不斷地被指責,,卻還能夠延續(xù),。 當然,不能說如今滬深股市重見2245點就是因為利益格局的這種變化所引起,,但也確實不能說是與之一點關系沒有,。大股東等通過套現操作(即便只是部分套現),無疑享受到了企業(yè)資產證券化中的最大收益,,盡管在法理上這有足夠的正當性,,但由于過度擠壓了在公開市場上獲得股份的投資者利益,自然會導致二級市場投資者對繼續(xù)持股缺乏興趣,。這幾年,,新入市的資金越來越少,個股的活躍度也大大降低,,行情也變得易跌難漲,,這里顯然有利益格局變化的影響。在某種角度上也確實可以說,,現在股市的點位之所以又回到了10年之前的水平,,利益格局的變化是其中的重要推手。 那么,,怎么辦呢,、要不要調整現在這樣的利益格局呢?不少輿論一直在抨擊大股東的減持股票行為,,認為正是因為“大小非”和“大小限”的解禁導致了熊市,這未免太情緒化,。不過,,筆者以為,現在也的確應該好好研究面對利益格局的這種變化,,流通市場上的投資者該做怎樣應對的問題,。畢竟,如果股市一,、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無法獲得盈利,,那么最終作為創(chuàng)業(yè)投資者的大股東,也不可能在資本市場上真正賺錢,。這應該是股市“十年一場夢”所帶給市場各方的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