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首腦前天在巴黎會談,,以敲定歐盟條約修改方案,,其主要內(nèi)容為財政一體化,。該方案將于后天提交在布魯塞爾召開的歐盟峰會協(xié)調(diào)。眼下,,德,、法及部分歐元區(qū)國家已達成共識,用歐盟財政一體化來化解歐債危機,。這將挑戰(zhàn)歐盟的執(zhí)行力,。弄不好,仍不過是一廂情愿,。 歐盟是一種十分奇特的政治經(jīng)濟混合體,,其成員國或屬于歐元區(qū),或屬于申根公約國,,有的甚至還是中立國,,三種身份錯綜交織。成員國更因規(guī)模、貧富,、新老的不同,,各有利益訴求。這種結構性矛盾是歐盟的致命傷,。 歐盟理事會主席實行輪換制,,由各成員國輪流坐莊,每六個月輪換,。理事會中,,各成員國不分大小,均享有一票否決權,,很多問題的解決需要各國相互協(xié)調(diào),。 這樣的決策機制設計,決定了其松散性的特點,,“政令”不暢,,無法充分發(fā)揮與預期實力相符的作用,達成一致意見很費力,,在重大決策上總是反應遲緩,, 平心而論,歐債危機本不如美國那么嚴重,,公共債務占GDP的86%,,而眼下美國公共債務已突破了15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2010年GDP,。但歐洲各國在面對危機時,,首先將本國利益放在全體成員國共同利益之前,為一國利益爭論不休,,罔顧大局,,以鄰為壑,這讓美國有機可乘,,攤薄了美元風險,,也使歐債危機持續(xù)發(fā)酵,甚至有向法國蔓延的趨勢,。 所以,,即使這次達成協(xié)議,很大程度上也僅是紙面承諾,,之前的稅收一體化流產(chǎn),,便是前車之鑒。以增值稅指令為例,,1967年,,歐盟6國引入增值稅,,為了制訂規(guī)范稅基、稅率的第6號增值稅指令方案,,花了3年時間,,到1970年才達成一致,以后又過了7年到1977年才付諸實施,,而且還保留了成員國原有的66種特殊制度和130多個單項法律,。可以預料,,財政一體化方案在未來的歐盟峰會上必有一搏,,口水戰(zhàn)勢所難免。 另外,,財政一體化勢必蠶食主權奶酪,。財政自主是一國主權的重要內(nèi)容,而構建統(tǒng)一的財政聯(lián)盟體系,,要允許對一國預算的準備和監(jiān)控施加干預,,讓成員國接受更為嚴格的預算和支出監(jiān)督,這無疑涉及成員國部分主權的讓渡或制衡,,必將引發(fā)授權合法和合理性的質疑,。而歐盟體制的衍變,并沒有結束或緩解歐洲一體化結構內(nèi)超國家權力與國家主權間的斗爭與爭奪,,其間始終存在著兩個平行發(fā)展的趨勢:一方面,
成員國愈來愈緊密的相互依存關系推動一體化不斷深化,,迫使成員國繼續(xù)向一體化組織讓渡職能與權力;另一方面,
成員國間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發(fā)展的絕對不平衡,,使得伸張國家主權,、維護民族利益與價值的民族主義不僅沒有減退,反而更加頑強,。 財政一體化其實是對國家主權的肢解,,民選領導人能放棄這類主權嗎,?恐怕沒有,,也不敢。即便是意大利和希臘這樣的非民選政府,,還要通過制憲程序,,即通過本國議會討論,政府要看議會的臉色,。而“全民公決”也不是沒有選擇的可能,。這些都需要耗時費日,,甚至需要漫長的等待,如果真的進入這樣的程度,,黃花菜早涼了,。 況且,北歐國家對財政一體化方案已有微詞,,北歐阻力不可小覷,。當歐洲大陸的經(jīng)濟正承受債務危機的煎熬而冷得發(fā)抖之時,北歐國家卻無“寒意”,,小日子卻過得有滋有味,。無論用哪項經(jīng)濟指標去衡量,北歐國家都能保持在全球前三位,。以挪威為例,,挪威并沒有刻意追逐GDP,但在很長時期內(nèi)總能保持人均GDP居世界前三位,。北歐四國以高福利,、高稅額、高平均“三高模式”著稱于世,,老百姓過慣了富裕日子,,很難設想能甘愿受歐盟財政一體化“劫富濟貧”框框條條的制約。 再一個麻煩,,是財政一體化難“剃”英國的頭,。英國與歐盟的關系一貫若即若離,不列顛身在歐洲,,心卻飛向別處,。身為經(jīng)濟大國,雖是歐盟成員,,卻不加入歐元區(qū),,本身就存二心。 當歐盟各國為挽救歐債危機奔走呼號時,,英國的態(tài)度卻極其冷漠,,袖手旁觀。想當年英國加入歐洲匯率機制,,英鎊緊盯德國馬克等貨幣,。兩德統(tǒng)一后,德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存在過熱現(xiàn)象,。德國央行不得不上調(diào)利率來抑制通脹,這給英鎊帶來巨大壓力,。英國試圖說服德國調(diào)降利率,,減輕英鎊升值壓力,,被德國拒絕。此時,,資本大鱷索羅斯下手了,,在市場大肆做空英鎊,英鎊地位江河日下,,從此失去了貨幣霸主地位,,英國由此對德國心存怨恨,還遷怒于歐洲其他國家,。 再從歷史上看,,英國從未放棄當歐洲霸主的夢,二戰(zhàn)期間,,丘吉爾曾提出建立歐洲合眾國,,目的是聯(lián)合西方對抗前蘇聯(lián),挾持歐洲成為獨立于美蘇的第三極力量,。當這一如意算盤落空后,,英國就與歐洲漸行漸遠。而英國的文化,、宗教,、習俗,也與歐洲大陸有不小的差距,,在與歐洲各國的合作中產(chǎn)生了種種摩擦,。 上周末,英,、法在巴黎就修改歐盟條約舉行首腦會談,,表面上英國對修約持開放態(tài)度,但關注焦點卻是會否會因此喪失對歐盟的影響力,。因此,,不到投票的最后一刻,倫敦的立場始終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