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底,,全球經濟面臨艱難的選擇,。是繼續(xù)“再平衡”,,還是促進增長,,成為各國政府緊迫選擇。 中國經濟在2009年應用寬松政策保增長后,導致經濟結構不平衡,、通貨膨脹加劇,,資產泡沫嚴重,進而減緩了中國經濟“再平衡”進程,。但外需持續(xù)下降倒逼中國經濟轉型,反通脹不得不加速人民幣升值,,這使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在新一輪宏觀調控后取得一定進展,。 盡管中國經濟出現下滑趨勢,但總體看,,經濟放緩還是政策調控的結果,。匯豐銀行發(fā)布的11月匯豐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大幅下跌至48,創(chuàng)下自2009年3月以來32個月新低,,引起經濟界人士震驚,。但據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師屈宏斌分析,中小企業(yè)指數和就業(yè)指數并未低于50,。導致PMI下降原因是外需下降,,國內需求減少,受影響的主要是上游大企業(yè),。如果客觀看,,這種變化意味著經濟調整見效,并不需要大驚小怪,。當然,,在房地產泡沫破裂,通脹受到抑制情況下,,促進經濟增長已經變得相當重要,。 貨幣數據顯示,“再平衡”取得一定效果,。10月中國外匯占款負增長248.92億元,,為4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外匯占款負增長,,意味著基礎貨幣存量減少,,通貨膨脹壓力正在消退。 外匯占款負增長表象的背后是,,貿易順差逐步減少,,資本外流增加。這些跡象表明,,中國爭取實現貿易收支平衡的努力已經達到效果,。考慮到全球貿易在一定時期內都難以恢復到危機前水平,中國出口快速增長幾無可能,,外匯占款負增長或預示著人民幣升值周期即將結束,。若此,中國經濟將出現新特點: 一,,經濟低通脹低增長,。中國治理通脹的過程,實際就是減少外匯占款的過程,。除了緊縮貨幣,,調整經濟結構,減少對外需依賴也是重要手段,。 二,,人民幣資產重新定價。無論是房價高漲,,還是藝術品,、玉石等投資瘋狂,其背后都是貨幣存量不斷增發(fā),,推高價格預期所致,。隨著外匯占款負增長,貨幣存量增速得到抑制,,推升資產價格的貨幣力量不復存在,,資產品價格失去了上升動力。實際上,,房地產調控政策已經并不重要,,真正支撐地價和房價的貨幣因素消失后,即便取消限購,,房地產價格仍然會向下調整,。同時,泡沫嚴重的其他人民幣資產也將大幅調整,。 三,,人力替代資本成為增長因素。貨幣增發(fā)減少,,資金供給緊張,,資本密集型投資將受到抑制。同時,,由于“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供給曲線將向上移動。從增長角度看,,以人力替代資本或成為短期維持增長的重要手段,。 認識到中國經濟出現的新特點,,“保增長”就不可亂加碼,宏觀政策就不可過度放松,。目前經濟下滑是宏觀調控必然結果,。在各界強調“保增長”過程中,貨幣政策不能急于放松,,“再平衡”也不該中斷,。維持一個穩(wěn)定有序的增長,比一哄而上的“強勁增長”要有價值,,更能持續(xù),。
|